[沿革]唐朝,洪氏在今山坡下建村,因地处小溪发源地而名。后鹰凤尖一股水直冲而下淹了村,迁村于高坡上。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四区三龙乡第五保。建国初属第四区三龙乡,1952年由三龙划出设洪...
[沿革]宋初,因陶瓷业发展,瓷窑颇多而俗称窑里。明代,吴、程氏分别由无锡和浮梁瑞(现新平乡)迁入后,人丁繁衍兴盛,村落连成一片。清末,由于瓷业衰落而雅称瑶里。旧属浮梁县锦锈乡兴义都...
[沿革]唐中期,宁氏从安徽青阳迁此建居。因此地开阔,四面环山,山水四溢,荡为一壑,汇集两河(历降水、小南河)水,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素有“湘山湖水&rdquo...
[沿革]唐末,山洪暴发把村中小溪冲出一个大潭,传说潭中有蛟而名。清朝末期,此处成一商阜,地段包括高洲上、下坞、九尾坞,楮树窟,爆竹坦等。建国后形成一条蛟潭街。清属安东乡。建国前属浮...
[沿革]宋朝冯氏由本地冯家坞分迁此地,后又有方、余、王氏迁此居住。以经公桥的桥名作村名。又名鸡公桥。1949年属全民乡,1958年改上游公社,1960年改全民公社,1984年改经公...
[沿革]地形以天鹅头部隆起的大内包,有天鹅嬉戏于湖内因此得名鹅色滩,又称鹅湖滩,简称鹅湖。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三区所辖,建国后属第二区。1954年成立了18个初级社,1956年合并为5...
[邮编]333400 [2008年代码]360222100:~001城南居委会 ~002城北居委会 ~003万平居委会 ~200旧城村 ~201大洲村 ~202教场村 ~203洋湖...
2002年底,浮梁县面积2867平方千米,总人口2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万人。辖8个镇、9个乡,2个居委会,20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浮梁镇。 浮梁镇 经公桥镇镇政府驻经公...
2004年底,全县辖8镇9乡:浮梁镇、鹅湖镇、经公桥镇、蛟潭镇、湘湖镇、瑶里镇、洪源镇、寿安镇、王港乡、臧湾乡、三龙乡、黄坛乡、兴田乡、江村乡、峙滩乡、勒功乡、西湖乡。 浮梁镇辖:...
2008年行政区划与城乡属性、分类代码360222000000 00 000 浮梁县360222100000 00 000 浮梁镇360222100001 11 121 城南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