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古称卢奴、安喜。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时属中山国,秦属巨鹿郡,汉属中山郡。汉景帝时为中山国都、称卢奴。东晋改称弗违。后燕都于此。【西汉置卢奴、安险、新处、苦陉四县于今定州市境内。西汉至前秦,卢奴一直是中山国(郡国)都。】
北魏皇始二年(397年)于卢奴置安州,设行台。天兴三年(400年),改安州为定州,今定州由此而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载:“以安定天下为名也。”今定州市境内当时有卢奴、魏昌、安喜三县。北齐废卢奴入安喜。唐代今定州市境内有安喜、唐昌二县。宋、金、元三代境内只有安喜县。明初撤安喜入定州,至清代仍为定州。自北魏至清,此地曾为行台、府、路、郡、州的治所。
民国二年(1913)废州改为定县,后曾两度为专署驻地。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定县县委将定县分为定南、定北两县。后定北县又分为定唐、望定二县。日本投降后,恢复定北县。民国36年(1947年)定县解放,建立定县市;定南、定北县合并为定县。翌年定县市并入定县。曾是冀中九专署(后改定县专署)驻地。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1961年定、曲两县分置。1986年,定县撤县改为定州市(县级)。
1996年,定州市面积1274平方千米,人口约107.5万人,辖3个街道、13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南城区街道、北城区街道、西城区街道、清风店镇、东亭镇、李亲顾镇、明月店镇、大辛庄镇、邢邑镇、砖路镇、留早镇、庞村镇、高蓬镇、子位镇、叮咛店镇、东旺镇、东留春乡、号头庄回族乡、周村乡、大鹿庄乡、杨家庄乡、小油村乡、赵村乡、西城乡、息仲乡。市政府驻中山中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定州市常住总人口1107903人,其中:南城区街道69888人,北城区街道68191人,西城区街道65312人,留早镇44943人,清风店镇47650人,庞村镇45874人,砖路镇49741人,明月店镇44477人,叮咛店镇53260人,东亭镇34189人,大辛庄镇31379人,东旺镇32146人,高蓬镇40635人,邢邑镇35186人,李亲顾镇43331人,子位镇42928人,赵村乡59101人,小油村乡47541人,周村乡44851人,东留春乡29916人,号头庄回族乡35689人,杨家庄乡32208人,大鹿庄乡46527人,息冢乡37237人,西城乡25703人。
2002年,定州市面积1257平方千米,人口约112.51万人。辖3个街道、14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南城区街道、北城区街道、西城区街道、留早镇、清风店镇、庞村镇、砖路镇、明月店镇、叮咛店镇、东亭镇、大辛庄镇、东旺镇、高蓬镇、邢邑镇、李亲顾镇、子位镇、开元镇、赵村乡、周村乡、东留春乡、号头庄回族乡、杨家庄乡、大鹿庄乡、息冢乡、西城乡。共有23个社区、486个行政村。市政府驻中山路。
2009年,撤销息冢乡、周村乡、赵村乡,设立息冢镇、周村镇、赵村镇(10月16日息冢乡正式撤乡建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定州市常住总人口1165182人,其中:南城区街道98322人,北城区街道77385人,西城区街道81911人,留早镇44367人,清风店镇43703人,庞村镇46582人,砖路镇53697人,明月店镇46049人,叮咛店镇54494人,东亭镇33772人,大辛庄镇30383人,东旺镇31953人,高蓬镇43319人,邢邑镇33901人,李亲顾镇47398人,子位镇43118人,开元镇49538人,赵村镇52940人,周村镇49091人,息冢镇38319人,东留春乡29567人,号头庄回族乡35178人,杨家庄乡30426人,大鹿庄乡44555人,西城乡25214人。
2013年,撤销赵村镇,设立长安路街道(冀民函[2013]83号)。调整后,全市辖4个街道、16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南城区街道、北城区街道、西城区街道、长安路街道、留早镇、清风店镇、庞村镇、砖路镇、明月店镇、叮咛店镇、东亭镇、大辛庄镇、东旺镇、高蓬镇、邢邑镇、李亲顾镇、子位镇、息冢镇、周村镇、开元镇、东留春乡、号头庄回族乡、杨家庄乡、大鹿庄乡、西城乡。市政府驻南城区街道中山中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