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为晋国汾阳邑。西汉为汾阳县。西晋永嘉年间置三堆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入平寇县,为三堆城(即今静乐县城)。隋开皇三年(583)岢岚县治自今岚县境徙三堆城,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属楼烦郡。大业四年(608)改称静乐县,以边境静乐为名。【县以嘉言命名,有宁静安乐之意】
唐武德四年(621)于县置管州,“因管涔山为名”,县属之。同年析置丰润县,故治在今城关南1.5千米丰润镇,属岚州。五年丰润县废入宜芳县,改管州为北管州,静乐县属之。后废北管州,县改属岚州。唐末析置玄池县,故治在今城关东南30千米下马城村,属宪州。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于县置静乐军。咸平五年(1002)废军,宪州治自娄烦县境徙今城关,县属之。景德三年(1006)玄池县废入静乐县。熙宁三年(1070)废宪州,县改属岚州。十年复置宪州,县属之。政和五年(1115)改宪州为汾源郡,县属之。
金天德三年(1151)改汾源郡为管州,县属之。元废静乐县入管州,隶冀宁路。明洪武三年(1370)废管州,复置静乐县,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属忻州。民国初年废府,县改属雁门道,道废后直属省。1949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岚县废入静乐县,改属晋北专区。1961年岚县析出,静乐县复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地级忻州市
2015年末,静乐县辖4个镇、10个乡(合计14个),10个居委会、381个村委会(合计39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