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今区境属右北平郡地,西汉初属匈奴左地,后置廷陵县。隋唐属饶乐都督府。辽开泰二年(1013年)置松山县,开泰中期置松山州、高州、三韩县。金承安二年(1197年)析置静封县。元中统三年(1262年)改松山州为松州,领松山县,至元二年(1265年)松山县并入松州;大德十一年(1307年)六月,为鲁王牧地。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东境属大宁卫;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西境属全宁卫;天顺元年(1457年)属兀良哈三卫之朵颜卫地。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置翁牛特右翼旗。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置乌兰哈达理事通判厅,四十三年(1778年)三月改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升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7月撤州改县。
1940年1月赤峰县并入伪翁牛特右旗。1945年8月改伪翁牛特右旗为赤峰县。1946年10月析置赤西县,翌年10月赤峰市并入赤峰县。1948年9月,赤峰县分置赤峰市,赤西县并入赤峰县。1958年10月撤县设市。1962年9月市县分治,设赤峰县。1983年10月,赤峰市实行市管县管理体制,改赤峰县为赤峰市辖区郊区。1993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郊区改名为松山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松山区总人口538176人,其中:穆家营子镇118767人,初头朗镇21209人,大庙镇24528人,红花沟镇11411人,老府镇20170人,哈拉道口镇15169人,当铺地镇14319人,五三镇28404人,上官地镇6359人,安庆镇29052人,三眼井乡13754人,柳条沟乡7090人,打粮沟门乡9546人,关家营满族乡9841人,城子乡14271人,碾坊乡6429人,猴头沟乡9122人,孤山子乡7897人,大夫营子乡10015人,东山乡4929人,大碾子乡6552人,王府乡15565人,姜家营子乡9937人,木头沟乡12085人,碱场乡11101人,岗子乡9295人,大六份乡5727人,王家店乡13318人,水地乡18637人,太平地乡15347人,忙牛营子乡11742人,河南营子乡15129人,波罗和硕乡11459人。
2000年末,松山区总人口52.89万人。辖10个镇、23个乡,260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2102个村民小组。2001年6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柳条沟乡、打粮沟门乡、三眼井乡,设立文钟镇;撤销波罗和硕乡,并入哈拉道口镇;撤销碱场乡,并入上官地镇。调整后,全区辖29个乡镇,其中18个乡、11个镇。2002年年末,全区总人口53.3万人。
2005年,根据《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同意赤峰市区划调整的批复》,将赤峰市松山区文钟镇划归赤峰市红山区管辖。
2006年末,全区总面积5618平方千米。总人口5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万人;少数民族77138人。辖5个街道、9个镇、5个乡,244个行政村、25个社区。
2009年末,全区总面积5629平方千米。总人口5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4万人;少数民族14.3万人,其中蒙古族10.3万人、满族3.7万人、回族3221人。辖7个街道、9个镇、5个乡,244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乡镇简册》为4个街道、9个镇、5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