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因屯而得名。清代此地系蒙古族游牧地,1904年属洮南府总督府,1909年属洮南府第三区。1913年属洮南县西乡,1925年属第三区,1933年属第四区,1935年属第四区立...
【沿革】因原驻地二龙索口屯得名,1961年秋迁往四棵树。民国时期归洮南县管辖为兴亚、协合两个保,日伪时为协合村所辖。1946年为洮南县四区,1955年为向阳区,1956年为玉成、向...
【沿革】乡因原大通村而得名。清代初期,此地是蒙古族游牧地。同治末期有蒙古族农牧民在此定居,形成屯落。1904年(光绪三十年)属洮南府兑智社。1909年(宣统元年)属洮南府第二区。1...
【沿革】以乡境内的蛟流河得名。明末清初,此地系蒙古族游牧地,光绪末年开发。1904年(光绪三十年)属洮南府坎安社。1909年(宣统元年)属洮南府第二区。1913年(民国二年)属洮南...
【沿革】以境内原永茂村得名。民国时期属黑龙江省洮南县富贵保。日伪时期属黑龙江省洮南县富贵村。1946年土改后,属洮北县富贵区。1948年属黑龙江省白城县十二区。1953年属吉林省白...
【沿革】以境内野马图村得名。早在一百多年前,这里灌木丛生,人烟稀少,是羚羊(黄羊)繁殖、栖息的地方。1904年(光绪三十年)隶属洮南府乾平社。1909年(宣统元年)属洮南府第四区。...
【沿革】由驻地东升屯得名。清光绪初年系蒙古族游牧地。1904年(光绪三十年)属洮南府乾平社。1909年(宣统元年)属洮南府第四区。1913年(民国2年)属洮南县北乡。1925年属第...
【邮编】137121【2010年代码及城乡分类】220881202:~200 210龙泉村 ~201 220宝泉村 ~202 220长兴村 ~203 220丁家村 ~204 220...
【沿革】因境内多矿藏,又是重点产粮区,俗称“万宝之地”,故得此名。1904年(光绪三十年)属洮南府乾平社。1909年(宣统元年)属洮南府第四区。1913年(...
【沿革】因驻地胡力吐屯而得名。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属洮南府乾平社。1909年(宣统元年)属洮南府第四区。1913年(民国二年)属洮南县北乡。1925年设晋隆村,属第六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