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道外区历史沿革

中国故事库

道外区,原以中东铁路分界,其西称“道里”,其东称“道外”。道外,原称“傅家店”,以早年傅氏兄弟于此开小客店、…

道外区,原以中东铁路分界,其西称“道里”,其东称“道外”。道外,原称“傅家店”,以早年傅氏兄弟于此开小客店、大车店形成聚落,遂称傅家店。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新任滨江厅江防同知何厚琦认为“店”字义狭,将“店”字改为“甸”,故称“傅家甸”。道外一带,清代中叶以后属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地。清末添设民官,1907年1月23日(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吉林将军等奏准,设置滨江厅,管辖傅家店、岗家店(今道外八区)、四家子(今道外十六道街)等地。滨江厅同知朱启经于同年4月18日(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六日)“开篆视事”,厅署设于今道外区南十一道街。隶属哈尔滨关道(即滨江关道)。1909年6月2日(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改隶双城府。后因辖区过小,于1910年(宣统二年)前后将双城府、阿城县沿江一些地方划归滨江厅管辖。辖区东西宽70余华里,南北长40余华里。同年改隶吉林行省西北路道。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将滨江厅改为滨江县,翌年6月将西北路道改称滨江道,遂改隶滨江道。1916年为繁荣傅家店,将四家子(今十六道街)辟为新市街,并逐步扩展到二十道街。同年12月,滨江县署移驻四家子。1919年将阿城县的圈河、太平桥一带划归滨江县管辖,辟为商埠。1929年2月,改由吉林省直辖。同年5月,设立滨江市政筹备处,划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桥为滨江市辖区,滨江县只管农村部分,实行市、县分治。直隶吉林省。东北沦陷后,1933年7月1日,并入哈尔滨特别市。1938年7月1日,伪哈尔滨市公署公布市区条例,废止保甲制,实施区制,将傅家甸地区(太平桥除外)划分为东傅家区和西傅家区。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将原东、西傅家区合并为道外区。1946年9月,又将道外区划分为东傅家区和西傅家区。1948年7月,市政府决定调整行政区划,将东、西傅家区划分为东、西、北3个傅家区。1949年10月,撤销北傅家区,分别划归东傅家区和西傅家区,东、西傅家区以靖宇九道街分界。1956年8月28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东傅家区与西傅家区合并为道外区,同年10月两区正式合并。1958年11月,将原滨江区的松浦乡划归道外区管辖,并改为松浦公社。1963年3月,将郊区农村公社划归新恢复的滨江区管辖。1972年8月,撤销滨江区,将松浦、前进、万宝3个农村公社划归道外区管辖。1983年至1984年,政社分开,将农村公社改为乡的建制。1985年3月,将松浦乡改为松浦镇,将万宝乡改为万宝镇。

1992年末,道外区位于市境东北部,松花江自西而东横贯全境,是一个“跨江而治”的城市区。东邻太平区,南接南岗区,西以滨洲线铁路与道里区分界,西北与肇东市接壤,北与呼兰县毗连。全区总面积298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8.2平方千米,风景区面积38平方千米。总人口3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8万人;满、回、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4%。辖靖宇、太古、东莱、滨江、仁里、南市、崇俭、振江、东原、大兴、胜利、南马路、三电、太阳岛等14个街道和2镇、1乡。区政府驻地靖宇街。

太平区,以马家沟河上的“太平桥”得名。清代属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地,光绪初年放宽垦荒政策,先后形成了王家店、拉拉屯、三棵树、韩家洼子等村屯,隶属宾州厅管辖。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陆氏发起募捐,在马家沟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桥,人们为祈求安宁,给新修木桥起名“太平桥”。1909年(清宣统元年)设置阿城县后,分属宾州府和阿城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8年分隶滨江县和阿城县。东北沦陷后,1933年7月1日,划归哈尔滨特别市管辖。1938年7月1日,伪哈尔滨市公署公布市区条例,废止保甲制,实施区制,设置太平区。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立三棵树区。1946年9月,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将三棵树区改为太平区。1958年11月,将东风公社先后划归太平区。1961年和1962年,将东风公社先后划分为东风、团结、民主3个公社。1963年3月,将郊区3个公社划归新恢复的滨江区管辖。1972年8月,撤销滨江区,又将原划出的3个农村公社划回太平区管辖。1983年11月,改革农村公社管理体制,将东风、团结、民主公社改为乡的建制。1985年5月,将东风乡改为东风镇。

1992年,太平区 位于哈尔滨市境东北部,濒临松花江南岸。东与阿城市为邻,南与香坊区、南岗区接壤,西与道外区毗连,北与呼兰县隔江相望。全区总面积24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4.1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万人;满、朝鲜、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5万人。辖民强、大有坊、南直路、化工、火车头、新一、三棵树大街、水泥路、太平大街、黎华、新乐等11个街道和1镇、2乡。区政府驻地宏南街。(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有改动)

1996年,道外区面积297平方千米,人口38.7万人。辖14个街道、3个镇:胜利街道、南市街道、东原街道、仁里街道、大兴街道、滨江街道、南马路街道、东莱街道、靖宇街道、太古街道、崇俭街道、振江街道、太阳岛街道、三电街道、松浦镇、万宝镇、松北镇。区政府驻靖宇街。太平区面积368平方千米,人口37.3万人。辖11个街道、1个镇、2个乡:三棵树大街街道、太平大街街道、大有坊街道、南直路街道、新乐街道、黎华街道、化工街道、新一街道、火车头街道、民强街道、水泥路街道、东风镇、民主乡、团结乡。区政府驻宏南街。(根据《中国政区大典》)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道外区总人口383718人,其中:大兴街道37031人,南马街道35111人,胜利街道17225人,靖宇街道34926人,滨江街道33951人,东原街道26961人,崇俭街道13793人,太古街道20803人,仁里街道22334人,东莱街道15236人,南市街道9207人,振江街道11762人,太阳岛街道2273人,三电街道4577人,松浦镇42917人,松北镇29172人,万宝镇26439人。太平区总人口421806人,其中:大有坊街道45962人,太平大街街道28743人,新乐街道20644人,民强街道8909人,南直街道72446人,火车头街道36012人,三棵树大街街道32205人,黎华街道15187人,化工街道19634人,水泥路街道9170人,新一街道50662人,东风镇52956人,民主乡29276人。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10号),撤销哈尔滨市太平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哈尔滨市道外区管辖;将松北、松浦、万宝3个镇,太阳岛、三电2个街道划给新设立的松北区管辖。即以松花江航道为界,将原道外区南岸部分(大兴、胜利、东原、东莱、太古、南市、靖宇、滨江、南马、仁里、崇俭、振江12个街道)与太平区全部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道外区。辖大兴、胜利、东原、东莱、太古、南市、靖宇、滨江、南马、仁里、崇俭、振江、大有坊、三棵、火车头、太平、黎华、新乐、新一、民强、化工、南直、水泥23个街道,团结镇和民主乡。

2005年7月28日,哈尔滨市政府(哈政综[2005]30号)批准同意保留团结镇,同时设立团结街道,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原辖行政区域不变。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6]73号):同意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哈尔滨市道外区管辖。

2006年末,道外区总面积618.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40.62平方千米,郊区面积577.98平方千米。总人口292100户801522人,其中,常住人口262287户686270人,城市人口217547户565624人,农村人口44740户120646人。辖大兴、大有、三棵、化工、太古、太平、仁里、水泥、火车头、东原、东莱、民强、南马、南直、胜利、振江、崇俭、滨江、新一、新乐、靖宇、黎华22个街道,团结镇、永源镇、巨源镇和民主乡,共有114个社区、38个行政村。

2009年,道外区总面积618.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8.88万人。辖22个街道、3个镇、1个乡,115个社区和38个行政村。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