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为牟国、齐嬴邑、平州(汉为梁父)邑地。秦置嬴县,(治所在今羊里镇城子县村),属济北郡。莱芜区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今钢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以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川东南的口子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泰山郡。
东汉、三国、魏晋沿袭未变。隋唐以后,相继无牟、嬴、平州建置,代之以莱芜。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县城迁至今莱城东北南文字村。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县治由南文字村迁至今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县委县政府驻口镇,
1953年秋县委县政府由口镇迁至莱城,相继隶属泰安专署、济南市、泰安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改为县级莱芜市,由泰安市代管。
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
1997年,莱芜区(2018年及以前称莱芜市莱城区,下同)辖1个街道(城市街道)、13个镇(张家洼镇、口镇、羊里镇、方下镇、牛泉镇、高庄镇、南冶镇、辛庄镇、苗山镇、上游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11个乡(北孝义乡、圣井乡、铁车乡、见马乡、常庄乡、和庄乡、腰关乡、茶业口乡、雪野乡、鹿野乡、大槐树乡),共有88个管理区,906个行政村(居委会),1085个自然村。区政府驻城市街道。
2000年12月14日,撤销北孝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市街道办事处;撤销南冶镇、高庄镇,以原南冶镇和高庄镇的行政区域设立高庄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高庄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家洼镇,以原张家洼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张家洼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铁车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庄镇;撤销常庄乡、见马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苗山镇;撤销腰关乡、茶业口乡,以原腰关乡和茶业口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茶业口镇,镇人民政府驻原茶业口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以原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雪野镇,镇人民政府驻原上游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大槐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王庄镇;撤销圣井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牛泉镇。
2001年5月,成立莱芜经济开发区,将凤城街道办事处所辖程故事、大故事、小故事、冯家林划归其管辖。2001年12月,将凤城街道办事处所辖南姜庄、北姜庄、地理沟、黄泥沟划入莱芜经济开发区。
2002年10月,设立鹏泉街道办事处,将莱芜经济开发区所辖的程故事、大故事、小故事、冯家林、南姜庄、北姜庄、地理沟、黄泥沟和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前宋、后宋、李陈庄、北孝义、孝义楼、中和、南连河、北连河、朴务头、毕家庄、郭家庄、官厂、大桥、孙故事、南孝义、南张家庄、陶家庄、泉子共26个村(居)划归其管辖。
2003年6月,设立泰钢工业园,将凤城街道办事处的曹东、曹西、马庄、古石沟、孟家峪、蔺家庄和张家洼街道办事处的东白龙、西白龙、沙家庄、刘家庄共10个行政村划归其管辖。2003年10月,将凤城街道办事处的杨家庄、西峪、马龙崮、柳龙崮、瓜皮岭5个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5年,该区辖4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凤城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鹏泉街道、口镇、羊里镇、方下镇、牛泉镇、辛庄镇、苗山镇、雪野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茶叶口镇、和庄乡。
2006年6月23日,将凤城街道办事处的东龙崮、南龙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邹家埠、北张家庄、东沈家庄、长安、老鸦峪、孔家庄、姜家庄、傅家庄、大山、小山、侯盘龙、前盘龙、陈盘龙、马盘龙、段盘龙、草沟、汶阳、西陈家峪、中陈家峪、小陈家峪、上陈家峪26个行政村和辛庄镇的郭家沟、秦家洼、大石家3个行政村共29个村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管辖。同时,将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2007年4月28日,将雪野镇整建制划归雪野旅游区管理,行政区划仍属于莱城区。
2010年4月30日,将口镇狂山村划归雪野镇管辖。5月10日,撤销和庄乡,以原行政区域设立和庄镇
2020年7月,撤销莱芜区口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口镇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口镇政府驻地;撤销莱芜区羊里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羊里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羊里镇政府驻地;撤销莱芜区方下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方下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方下镇政府驻地;撤销莱芜区雪野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雪野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雪野镇政府驻地。
莱芜区共辖8个街道、7个镇,分别是凤城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鹏泉街道、口镇街道、羊里街道、方下街道、雪野街道、牛泉镇、苗山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茶业口镇、和庄镇。莱芜区人民政府驻凤城街道凤城西大街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