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安丘市历史沿革

中国故事库

安丘古称渠丘,春秋时得名,时属莒国,莒子朱封于此地,称渠丘公。《左传》:“鲁成公八年,晋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地上”。据《史记》卷十八高祖功…

安丘古称渠丘,春秋时得名,时属莒国,莒子朱封于此地,称渠丘公。《左传》:“鲁成公八年,晋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地上”。据《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年表载: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邑古渠丘地三千户,国名“安丘”。
夏商时为斟寻国,西周属淳于国,春秋时分属杞、莒、纪三国,战国时大部属齐,少部属鲁国。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安丘县。汉置安丘县。因安邱得名(或:因安丘侯国而得名)。安邱因其地在安平东邱,故名后。曾更名诛郅、牟山、辅唐、胶西等。
北齐天保七年(556)称昌安县。隋开皇十六年(596)称牟山县,大业二年(606)复置安丘县。唐乾元二年(759)改辅唐县。五代晋天福七年(942),改称胶西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胶西为安丘。1994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丘县,以原安丘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县级安丘市

1992年7月28日,撤销安丘县贾戈乡、赵戈乡、慈埠乡、石埠子乡、刘家尧乡,分别设立贾戈镇、赵戈镇、慈埠镇、石埠子镇、刘家戈镇。1994年11月1日,撤销安丘市担山乡、管公乡、临浯乡,设立担山镇、管公镇、临浯镇。1994年11月24日,撤销石堆乡,设立石堆镇。1995年12月29日,撤销宋官疃、白芬子乡,设立宋官疃镇、白芬子镇。

1997年7月9日,撤销金冢子乡,设立金冢子镇(鲁政函民字[1997]31号)。1999年3月16日,撤销关王乡,设立关王镇(鲁政函民字[1999]6号)。

?年,安丘市辖2个街道、22个镇:兴安街道、贾戈街道、南流镇、红沙沟镇、刘家尧镇、王家庄镇、管公镇、凌河镇、大盛镇、石埠子镇、临浯镇、辉渠镇、景芝镇、官庄镇、庵上镇、石堆镇、金冢子镇、柘山镇、黄旗堡镇、雹泉镇、赵戈镇、关王镇、白芬子镇、吾山镇。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总面积2010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21个镇,1440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109.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3万人。
2003年6月10日,安丘市设立雹泉镇,将管公镇的雹泉西北村、雹泉东北村、雹泉西南村、雹泉东南村、大寿山、小寿山、吉山店子、山前、杏山子、莲花官庄、南官庄、马车岭、鞠家庄子、都家庄子、韩家庙子、下峒峪、中峒峪、老峒峪、岳家庄、代家坡、西北崖、崔家峪、胡家旺、前范山子、后范山子、落鸦石官庄、米布袋官庄、圈河、西黄家庄、青山官庄、水润道、张家溜、王家沟、徐家寨、张家官庄、富平官庄、东尚庄、西尚庄、北尚庄共39个行政村划归雹泉镇管辖,雹泉镇人民政府驻雹泉东北村。
2003年6月30日,将安丘市南流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
2003年底,全市总面积1928平方千米。总人口1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万人。辖辖2个街道、21个镇:兴安街道、贾戈街道、景芝镇、黄旗堡镇、凌河镇、官庄镇、雹泉镇、红沙沟镇、大盛镇、庵上镇、赵戈镇、刘家尧镇、石埠子镇、石堆镇、关王镇、王家庄镇、临浯镇、白芬子镇、管公镇、柘山镇、辉渠镇、吾山镇、金冢子镇。共有1388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7年,《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坊子区和安丘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经市政府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安丘市黄旗堡镇划归坊子区管辖。同时,将赵戈镇也划归坊子区管辖。
2009年5月11日,经省政府批准,潍坊市坊子区安丘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将安丘市景芝镇的大圈、郭家庄子、东于戈庄、西于戈庄、旺民庄、前张家庄、后张家庄、刘家屯、杜家庄、北张洛、贾戈庄、高家庄、薛家庄、于家庄等14个村划归坊子区赵戈镇管辖。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