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为郑大夫尉氏之邑,秦始皇三年置尉氏县。“古狱官曰尉氏”,今尉氏原为“郑之别狱”,并以这里为食邑,人们又称此邑为“尉氏”。据《汉书》:“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邑。”
1996年?,尉氏县面积1307.7平方千米,人口82万人,辖5个镇、12个乡:城关镇、蔡庄镇、洧川镇、永兴镇、张市镇、大营乡、大桥乡、大马乡、岗李乡、门楼任乡、南曹乡、庄头乡、朱曲乡、水坡乡、邢庄乡、十八里乡、小陈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朱曲乡、十八里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尉氏县辖7个镇、10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尉氏县总人口812150人,其中:洧川镇51899人、朱曲镇47328人、蔡庄镇51187人、永兴镇66150人、张市镇45563人、十八里镇53301人、城关镇53826人、邢庄乡44141人、庄头乡46811人、大营乡45952人、大马乡40783人、岗李乡54130人、门楼任乡34952人、大桥乡46887人、南曹乡49922人、小陈乡27968人、水坡乡51350人。
2005年末,尉氏县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洧川镇、蔡庄镇、永兴镇、张市镇、朱曲镇、十八里镇、水坡镇,岗李乡、大马乡、大营乡、庄头乡、大桥乡、南曹乡、邢庄乡、门楼任乡、小陈乡。
2011年,大营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洧川镇、朱曲镇、蔡庄镇、永兴镇、张市镇、十八里镇、水坡镇、大营镇、邢庄乡、庄头乡、大马乡、岗李乡、门楼任乡、大桥乡、南曹乡、小陈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