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地名由来有多种传说:一说,明代时,因仙桃地处汉江和锦瑞河夹流之间,地势呈桃形,故取名“仙桃”。二说,古时,仙桃名“尖刀嘴”不雅,取“尖刀”谐音为“仙桃”。三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仙女手捧仙桃,前去为王母娘娘祝寿,蓦然之间,发现一方绿洲,屋舍俨然,绿树掩映,阡陌交织,实乃人间仙境,不禁按落云头,撒桃祝福。转眼之间,地上长出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仙桃”由此而得名。(注:还有其他传说)
夏、商为荆州域,周为郧国州国地,春秋战国属楚,秦隶南郡,汉、晋为云杜、竟陵地。梁天监二年(503年)始置沔阳郡设沔阳县,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以后历代多为州、府、郡治所。隋开皇三年(583年)改沔阳县郡为复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复州为沔州,改建兴县为沔阳县。改沔州为沔阳郡,郡县治所均设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沔阳县属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阳为属县。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分沔阳南境设白沙微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升复州为址隶防御州,领景陵、沔阳二县。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徽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县改属复州。宝元二年(1039年),降沔阳县为镇,属玉沙县。熙宁六年(1073年),废复州,降玉沙县为镇,属江陵府监利县。元右元年(1086年),置复州和玉沙县,沔阳镇仍属玉沙县。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复州为复州路,以玉沙为附郭县。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为沔阳府,属河南行省荆湖北路宣慰司,辖景陵、玉沙二县,府治和玉沙县治沔阳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阳府改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阳府为州,州治沔阳城;并玉沙县地入州,直属湖广政司,领景陵县。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年),沔阳州降为散州,无领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沔阳州改属安陆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镇。三十年废文泉县,并入沔阳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沔阳州为沔阳县,县治沔城,属湖北省江汉道,直属湖北省。
建国初设沔阳专署。1949年10月,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指示,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更名为沔阳县人民政府,县治由彭场迁往沔城。1951年6月析县南境置洪湖县。同年撤销沔阳专署,沔阳县改属荆州专区(1970年改为地区)。1952年4月,沔阳县治由沔城迁往仙桃镇。1968年3月,成立沔阳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沔阳县人民政府。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10月正式挂牌成立。1994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复,仙桃市改为省直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