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城曾设现八团乡古城营,据《元和郡县志》云:“因南临茶山,县以为名”。一说因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县,属长沙国。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湘潭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茶陵县,贞观九年(635年)废,圣历元年(698年)复置;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茶陵县地。
北宋为衡州茶陵县。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嘉定四年(1211年)划出康乐、霞阳(一作云阳)、常平三乡设置酃县,仍属茶陵军;元为天临路醴陵州、攸州和湘潭州地,以及衡州路酃县。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升县为州;明为属长沙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州为县,成化十八年(1482年)又升县为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属湘江道。1937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茶陵县。
1949年8月15日茶陵解放,9月相继成立了县和区、乡人民政府,始属衡阳专区管辖,1952年8月划归湘潭专区。1959年5月,茶陵县和酃县并为一县,仍称茶陵县;1961年6月,又将酃县划归原置,属湘潭专区。1968年属湘潭地区。1983年划归株洲市。
1996年,火田乡撤乡建镇,10月枣市乡、平水乡撤乡建镇。1998年马江乡撤乡建镇。至此,茶陵县辖13个镇、12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茶陵县常住总人口493059人,其中,城关镇48141人、界首镇24161人、严塘镇25003人、湖口镇19754人、浣溪镇12362人、马江镇24508人、高陇镇13286人、腰陂镇33754人、潞水镇19942人、虎踞镇22127人、平水镇23405人、枣市镇24482人、火田镇20148人、江口乡3921人、桃坑乡9486人、下东乡40826人、铃舫乡22638人、思聪乡25524人、米江乡24338人、尧水乡10816人、八团乡5282人、湘东乡6124人、秩堂乡18724人、小田乡3200人、七地乡11107人。
2001年,撤销湘东乡,并入高陇镇。至此,茶陵县辖13个镇、11个乡。
2005年4月27日,株洲市人民政府(株政办发[2005]11号)转发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05]10号文件批复同意茶陵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1)小田乡与秩堂乡合并设立新的秩堂乡。以原小田乡和秩堂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秩堂乡的行政区域,新的秩堂乡辖18个建制村,总面积15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万人,乡人民政府驻彭家祠(原秩堂乡人民政府驻地)。(2)江口乡与桃坑乡合并设立新的桃坑乡。以原江口乡和桃坑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桃坑乡的行政区域,新的桃坑乡辖25个建制村,总面积277平方千米,总人口1.75万人,乡人民政府驻坑口圩(原桃坑乡人民政府驻地)。(3)将茶陵县红色农场区域划入火田镇的行政区域。火田镇辖1个居委会、14个建制村,总面积141平方千米,总人口2.32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07年,尧水乡(横屋村除外)并入严塘镇,七地乡以及原尧水乡横屋村并入腰陂镇。2009年12月2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09]13号)批复同意撤销秩堂乡设立秩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