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1997年桐梓县行政区划

中国故事库

遵义市辖县。位于省境北部,市境北部。西、北与重庆市接壤。面积3189.8平方千米,人口59万,有汉、苗、回等民族,以汉族为多。辖16镇8乡(含1个民族乡)。县政府驻娄山关镇,距遵义…

遵义市辖县。位于省境北部,市境北部。西、北与重庆市接壤。面积3189.8平方千米,人口59万,有汉、苗、回等民族,以汉族为多。辖16镇8乡(含1个民族乡)。县政府驻娄山关镇,距遵义市区60.5千米。唐贞观十六年(642)置夜郎县,后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置桐梓县,属遵义府。(本页根据《中国政区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资料)
娄山关镇县政府驻地。1940年建武胜镇,1954年更名城关镇,1992年更名娄山关镇。位于县境南部。面积142.9平方千米,人口8.9万。川黔铁路和210国道、桐(梓)赤(水)、桐(梓)绥(阳)公路过境或通达。辖城郊、工农、天门、长岗、沙岗、先峰、鼎山城、风岩、独石、东山、灯塔、小坝、五星、杨村沟、水井、杨柳坪、火炬、傅家龙洞、鞍山、沙嘴、家坝、红花园、杉坪、南溪口24个行政村和南街第一至第四,北街第一至第三,东街第一、第二,西街第一至第三和工农街13个居委会。名胜古迹有1.8万年前古人居住遗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娄山关溶洞公园,周西城专祠碑林,虎峰山、佛顶山降龙寺等。
燎原镇1956年由和平、官渡、建设3个乡并为燎原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6千米。桐梓河流经葫芦坝于蟠龙山下阻挡、伏流1000余米,西流入水坎河。面积83.2平方千米,人口1.9万。桐(梓)官(仓)公路过境。辖油草、黎丝、三层、大岩、石门、罗坎、桥头、新河场、田坝、共和、楠木、大关、花园、大沟14个行政村。古迹有蟠龙洞摩岩石刻十多处。风景游览地有蟠龙隧洞、钓鱼台天然隧道、积水潭、瀑布、钓鱼台、石板桥水库。
官仓镇1949年前为官仓镇,1950年设区,后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6千米。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柏木、大土、石皇、马孔、杨柳垭、葡萄、仓上、竹园、响水、何家湾、团山、营盘山、朱天坝、楠木坝、车子山、人朝坝、莲花、陶坝、太平场、鱼泉、青阳、公平、小关、白家坡、青岗坪、羊伏、木桑、曙光、九台、碾山、堡上、小河32个行政村。
高桥镇1952年设高桥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7千米。面积111.7平方千米,人口2.9万。桐(梓)花(秋)公路过境。辖三麻、上溪、兴隆场、三沟、大顶、后箐、龙华、桃坪、中山田、排沙、周市、青龙、青杠坝、两河、小溪、高桥、大石岭、龙罩台、鸭塘、李子、消水、斋郎、清江、沙土、送郎、镇江26个行政村。有周市石棺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秋镇1949年前为花秋镇,1950年设区,后改乡,1992年复建花秋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7千米。面积141.7平方千米,人口4.5万。桐(梓)花(秋)公路通达。辖东山坪、上乐境、下乐境、三木溪、丰云、麻沙、群兴、和丰、红光、高弯、优良、铺子山、李坪、金山、风圈、大坝、克勤、裕民、双岩、文笔、青山、鸳鸯、木堰、三木、龙井沟、桐花、银盆、花秋、龙洞、下坝、三合、青林、新田、大河坝、石关、岩脚、大水井、金龙、龙塘湾、岔水、毛寨、南垭42个行政村。
九坝镇1953年设九坝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9千米。面积149.4平方千米,人口2.8万。桐(梓)赤(水)公路过境。辖山堡、龙塘坝、九坝、白盐井、赵安、矿山、高岗、槐子、木梨、梨村、学堂、天池、栗子、令坝、水河、天岗、田沟、联合、杉树坪、关岩千、仙岩、桥堡22个行政村。境内岩灰洞,有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界定名为“桐梓人”,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楚米镇1941年建楚米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9千米。面积144.4平方千米,人口2.4万。川黔铁路和210国道过境。辖木水、青杠园、元田、三座、六庄、山台、龙羊、高山、关岩、打秋坝、八一、楚米、蔬专、田头14个行政村和楚米1个居委会。名胜古迹有汉代古道、宋墓群、红军烈士墓、红果树瀑布、高山村大树茶花等。
大河镇1953年建大河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33千米。面积103.5平方千米,人口1.1万。川黔铁路、210国道过境,川黔铁路最长的凉风垭隧道和210国道著名的72道拐在镇境。辖上台、向阳、冲锋、大河、天桥、花秋、罗溪沟、鹿角、七二、石牛、龙坪11个行政村。有吊丝岩、石牛栏、夜郎古道、滴泪三坡等名胜古迹。
新站镇明设桐梓驿,明末桐梓建县始于此。1941年建新站镇,1958年建公社,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42千米。面积150.1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铜锣、和林、捷阵、三灵、九龙、层岩、田园、蒙渡、生基坪、高石梯、构秋坝、岔溪、农里、官仓、旧城、新站、山坡、兴隆桥、通疏坝、四兴、片坝、骑明22个行政村和建设街、中心街、川黔街3个居委会。古迹有太白碑亭、蒙渡摩岩石刻。
夜郎镇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3年)建夜郎县于此,历400余年。1949年为夜郎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城52千米。面积148.9平方千米,人口2.3万。有公路与210国道相连。辖头道、青坪、夜郎、榜上、骑龙、樱桃坝、上堡、沿河、沙台、新群、五华、观音岩、华峰、罗群、坪上、大坪子、洪村、华山、茶台、阳坝、田湾、方岩、凉水、中山、唐坝、黄山26个行政村。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诗人李白曾流放于此,纪念性古迹有白碑台、拜月台、太白衣冠冢、太白泉等。其他文物古迹有宋墓群、七孔石墓、杨八墓。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