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洞得名,取“帝王安栖处”之意。宋置安隆洞。明置安笼守御千户所,清先后置南笼厅、南笼府、兴义府。1913年置南笼县。1922年改安龙县。1949年12月23日,安龙县和平解放。1966年2月7日,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1981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设立安龙县。
1988年,安龙县辖7个区、2个区级镇,36个乡、1个乡级镇、4个乡级街道办事处,276个行政村、4个村级街道居委会。
1993年,安龙县撤区并乡,调整后辖10个镇、6个乡,新安镇、木咱镇、德卧镇、龙广镇、万峰湖镇、永和镇、洒雨镇、普坪镇、戈塘镇、龙山镇、兴隆镇、新桥乡、海子乡、梨树乡、钱相乡、平乐乡、坡脚乡。县政府驻新安镇。2000年,撤销新桥乡,建立新桥镇;至此安龙县辖11个镇、5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安龙县常住总人口399384人,其中:新安镇69867人,龙广镇43686人,德卧镇33562人,万峰湖镇18701人,木咱镇17522人,洒雨镇25768人,普坪镇19401人,龙山镇26827人,戈塘镇23826人,兴隆镇26607人,新桥镇20516人,海子乡20001人,笃山乡13050人,平乐乡13763人,钱相乡17661人,坡脚乡8626人。
2003年末,安龙县总人口43.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2万人;非农业人口3.29万人。辖11个镇、5个乡:新安镇、龙广镇、德卧镇、万峰湖镇、木咱镇、洒雨镇、普坪镇、龙山镇、戈塘镇、兴隆镇、新桥镇、海子乡、笃山乡、平乐乡、钱相乡、坡脚乡。共有289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
2007年末,安龙县总面积2237.6平方千米,总人口43.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0.36万人,非农业人口3.73万人;辖11个镇、5个乡,173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安龙县常住总人口356255人,其中:新安镇71420人,龙广镇37423人,德卧镇30581人,万峰湖镇11847人,木咱镇15875人,洒雨镇22183人,普坪镇16719人,龙山镇23436人,戈塘镇21266人,兴隆镇22794人,新桥镇18606人,海子乡18560人,笃山乡12896人,平乐乡11524人,钱相乡14996人,坡脚乡6129人。2010年末,安龙县常住人口35.79万人。
2011年末,安龙县面积2237.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70万人,户籍人口46.32万人,辖11个镇、5个乡,187个行政村。
2012年,省政府(黔府函[2012]67号)批复同意安龙县撤销新安镇,设立栖凤街道和招堤街道,并将木咱镇响乐村、安马村、者跃村、木咱村柳树井组与下坝组和钱相乡沈洪村、红旗村划归栖凤街道管辖。调整后,全县辖2个街道、10个镇、5个乡:招堤街道、栖凤街道、龙广镇、德卧镇、万峰湖镇、木咱镇、洒雨镇、普坪镇、龙山镇、戈塘镇、兴隆镇、新桥镇、海子乡、笃山乡、平乐乡、钱相乡、坡脚乡。县政府驻栖凤街道。
2015年1月21日,省政府(黔府函[2015]13号)批复同意安龙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新设置的招提街道辖原招堤街道(除箐山村外)和原兴隆镇【、平乐乡(注:原文件缺该乡)】及原栖凤街道西一居委会、西河居委会,办事处驻广东街居委会;新设置的钱相街道辖原钱相乡钱相村、乔马村、打凼村、新华村、湾水井村、三道墙村、坡硝村、冗达村、麻油村和原栖凤街道作坊村、法统村、坡云村、沈洪村、红旗村及原普坪镇纳汪村,办事处驻钱相村;新设置的栖凤街道辖原栖凤街道西二居委会、大坪居委会、平寨村、幺塘村、者跃村、响乐村、安马村和原坡脚乡及原招堤街道箐山村,办事处驻西二居委会;新设置的普坪镇辖原普坪镇(除纳汪村外)和原戈塘镇,镇政府驻新街村;新设置的笃山镇辖原笃山乡和原龙山镇纳黑村、云上村,镇政府驻坡井村;新设置的海子镇辖原海子乡,镇政府驻海子村。
至此,全县辖3个街道、10个镇:招堤街道、钱相街道、栖凤街道、龙广镇、德卧镇、万峰湖镇、木咱镇、洒雨镇、普坪镇、龙山镇、新桥镇、笃山镇、海子镇。其中,龙广镇、德卧镇、木咱镇、新桥镇由义龙新区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