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宁县地志资料调查书》:“唐武德元年(618)东川人阿宁牧牛砥出盐井,特改连然县为阿宁州,阿与安音近,又改安宁。”西汉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连然县,属益州郡。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改益州郡为建宁郡,连然属之。西晋泰始六年(270)设宁州,辖建宁郡,连然属之。南齐隆昌元年(494),改县为郡(初郡),属晋宁郡。
唐武德四年(621)改连然县为安宁县(郡),属昆州。唐武周时,属爨氏;唐南诏时期,改为安宁镇,属拓东节度。宋乾德三年(965)大理国把安宁纳入版图,易为阿宁部(安宁城),属鄯阐府。元宪宗二年(1252)改为安宁千户所,属阳城堡(今晋宁)万户;元至元十二年(1275),称安宁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在那龙城(今县街镇)建三泊县,含今鸣矣河乡、八街镇、一六街乡,划归昆阳州;螳螂川东、西、北称安宁州,领禄丰县,属中庆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置安宁州,领禄丰、罗次两县。洪武二十四年(1392)置安宁守御千户所。明代全县四至:东至谷昌(昆明)七十华里,西至秦臧(禄丰)一百三十华里,南至建伶(昆阳)八十华里,北至罗次七十华里、西北至双柏九十华里。洪武年间(1368~1398)时安宁州有1128户,5892人;嘉靖年间(1522~1566)增至1748户,21497人。
民国22年(1933)1月,恢复五区。第一区划分为3镇5乡,61个村;第二区划分为15个乡,69个村;第三区划分为17乡,72村;第四区划分为19乡,44个会。第五区划分为1镇、15乡、63村。福照乡的代家庄并入史家庄。民国23年(1934)全县总面积1350平方千米。民国27年(1938)推行保甲制,全县编成86保,915甲。民国32年(1943)全县面积为1279平方千米。1949年全县总面积1285平方千米。
1950年4月20日,安宁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武定专区;废除保甲制,全县设4个区,35个乡镇;9月,各区按数字排列:义八为第一区,龙华为第二区,龙泉为第三区,龙宝为第四区。1951年6月19日,安宁、禄丰两县划界,划安宁县龙华区(第二区)一碗水、海孜、温水塘、塘北冲、乌龙潭等五村164户,878人归禄丰县;禄丰县将交叉在安宁县第二区的上村、中村、下村、白邑村、艾家营等五村197户,845人划归安宁县管辖。1951年12月,安宁将35个乡镇划为46个乡镇,分属四个区。
1958年10月31日,海口区并入安宁区,12月11日,成立海星人民公社(后称海口林场)。1959年10月,海星人民公社划出,成立昆明市第四国营农场。1959年3月,安宁区将30个管理区分为39个管理区和1个直属畜牧场(二街畜牧场);全县辖跃进、红旗、和平、金星、温泉、燎赢6个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