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类乌齐县历史沿革

中国故事库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唐代为吐蕃属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朝统治西藏后,由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代永乐年间类乌齐寺的主持被封为…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唐代为吐蕃属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朝统治西藏后,由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代永乐年间类乌齐寺的主持被封为国师,管理此地。

清代曾设恩达县,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设类乌齐宗。1918年噶厦政府直接派驻“拉尼”(相当县长/宗本)和一个“代本”(团级)的军队,形成以噶举派(白教)为主,政教合一的政权机构。

1950年前类乌齐宗管辖六大“本布”(头人)区域,区域的百姓直属类乌齐三大札仓领有。1959年时将六大本布中的“嘎玛格若达那本”和“莫冬冷曲林本”的区域划归昌都县,将八宿甲桑卡和原三十九族的少部分地区划入类乌齐宗。

1960年成立类乌齐县人民政府,县驻地设在类乌齐镇。辖甲桑卡,恩达(现为桑多镇),尚卡,长毛岭,玛利等5个区。1962年新建巴夏区(现卡玛多乡),1964年将玛利区划归洛隆县管辖。1972年县政府驻地迁至桑多区,同年新建类乌齐区。

1996年,全县辖2个镇(桑多镇、类乌齐镇)、8个乡(伊日乡、卡玛多乡、长毛岭乡、滨达乡、尚卡乡、吉多乡、岗色乡、加桑卡乡),县驻地桑多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类乌齐县常住总人口40895人,其中,桑多镇7551人,类乌齐镇5224人,滨达乡2096人,卡玛多乡3939人,尚卡乡3448人,伊日乡2584人,吉多乡5059人,岗色乡1772人,加桑卡乡3722人,长毛岭乡5500人。

2006年,全县辖2个镇、8个乡:桑多镇、类乌齐镇、吉多乡、岗色乡、滨达乡、卡玛多乡、尚卡乡、伊日乡、加桑卡乡、长毛岭乡。共有104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桑多镇热扎卡。

200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0813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类乌齐县常住总人口49870人,其中,桑多镇11747人,类乌齐镇6900人,吉多乡5251人,岗色乡1987人,宾达乡2556人,卡玛多乡4713人,尚卡乡3505人,伊日乡2707人,甲桑卡乡3662人,长毛岭乡6842人。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