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羌地,汉至清代隶属临羌、西都、湟水、鄯城、西宁等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西宁县更名为湟中县(治鲁沙尔镇)。1949年建立湟中县人民政府,省直辖,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2年改为省直辖,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1999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42号)将海东地区的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
1999年末,面积2250平方千米,人口450375人(根据青海省志),辖2个镇、24个乡(其中2个藏族乡、3个回族乡):鲁沙尔镇、多巴镇、总寨乡、西堡乡、上新庄乡、大源乡、甘河滩乡、坡家乡、维新乡、共和乡、盘道乡、拦隆口乡、拉沙乡、四营乡、李家山乡、海子沟乡、升平乡、土门关乡、田家寨乡、什张家乡、丹麻乡、马场藏族乡、汉东回族乡、大才回族乡、上五庄回族乡、群加藏族乡。县政府驻鲁沙尔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湟中县总人口448465人,其中:鲁沙尔镇35280人、多巴镇42687人、丹麻乡15164人、田家寨乡14680人、什张家乡7997人、群加藏族乡2129人、土门关乡14705人、升平乡4402人、总寨乡33838人、上新庄乡20226人、马场藏族乡10003人、西堡乡21787人、大源乡11341人、甘河滩乡11708人、坡家乡8672人、汉东回族乡16713人、大才回族乡22842人、维新乡10095人、共和乡15278人、盘道乡4809人、拦隆口乡29811人、拉沙乡13506人、上五庄回族乡31394人、四营乡10800人、李家山乡24316人、海子沟乡14282人。
2001年1月16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7号文批复:撤销上五庄回族乡,设立上五庄镇;撤销总寨和升平2乡,其中将总寨乡的18个村(王斌堡、张家庄、清河、清水河、总南、总北、谢家寨、杜家庄、泉尔湾、新庄、王家山、逯家寨、新安、星家、元堡子、享堂、塘马坊、陈家窑)和升平乡的5个村(莫家沟、上细沟、下细沟、上野牛沟、下野牛沟)合并设立总寨镇;撤销坡家和甘河滩2乡,与大才乡的黄二村合并设立甘河滩镇;撤销拦隆口、四营和拉沙3乡,其中将拦隆口乡的25个村(拦隆口、扎什营、新村、巴达、班仲营、端巴营、西岔、上鲁尔加、下鲁尔加、白杨口、东拉科、南门、上庄、前庄、中庄、尼隆台、卡阳、白崖、尼隆口、桥西、千东、千西、上寺、铁家营、上营)、四营乡的11个村(伯什营、麻子营、白崖、拦一、拦二、尼麻隆、图巴营、合尔营、后河尔、上红土沟、下红土沟)和拉沙乡的7个村(红林、邦隆、南门、占岭顶、民联、峡口、民族)合并设立拦隆口镇;撤销上新庄乡和马场藏族乡、合并设立上新庄镇;撤销田家寨和什张家2乡,合并设立田家寨镇;撤销共和、维新和盘道3乡,合并设立共和镇;撤销李家山乡,与四营乡的塔尔沟村合并设立李家山镇。将总寨乡的4个村(徐家寨、东村、西村、陈家滩)并入鲁沙尔镇;拉沙乡的8个村(北沟、中村、杨家台、年家庄、尕尔加、目尔加、洛尔洞、拉卡山)和拦隆口乡的8个村(合尔营、奔巴口、丹麻寺、油房台、玉拉、幸福、沙窝尔、初哇)并入多巴镇;升平乡的4个村(上阿卡、下阿卡、秋子沟、牙加)并入土门关乡。2001年末,湟中县辖10个镇、8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2个居委会、413个行政村。
2003年末,湟中县总人口457885人。辖10个镇、8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田家寨镇、总寨镇、上新庄镇、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共和镇、多巴镇、拦隆口镇、上五庄镇、李家山镇、丹麻乡、群加藏族乡、土门关乡、西堡乡、大源乡、汉东回族乡、大才回族乡、海子沟乡,共有11个社区居委会、418个行政村。
2005年,西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湟中县总寨镇委托城南新区管理。12月31日,湟中县总寨镇委托城南新区管理签字仪式在城南新区管委会举行。
2006年8月,撤销西堡乡,设立西堡镇;撤销大源乡,并入鲁沙尔镇;撤销丹麻乡,并入田家寨镇。调整后,湟中县辖11个镇、5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田家寨镇、总寨镇、上新庄镇、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共和镇、多巴镇、拦隆口镇、上五庄镇、李家山镇、西堡镇、群加藏族乡、土门关乡、汉东回族乡、大才回族乡、海子沟乡。其中总寨镇委托西宁市城南新区管理。
2008年,将由城南新区代管的总寨镇行政区域(101平方千米)划归西宁市城中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