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羌地。唐属鄯州湟水县,宋、元属西宁州,明属西宁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大通、永安(均在门源境内)、白塔三城,设大通卫治大通城,属西宁府辖。乾隆九年(1744年)大通卫由门源浩门迁至白塔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廿六年(1761年)改卫为县。1949年成立大通县人民政府,1957年县府由城关镇迁至桥头镇。1960年划归西宁市管辖,1985年改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1999年,撤销塔尔乡、东峡乡、元朔乡、黄家寨乡,设立塔尔镇、东峡镇、元朔镇、黄家寨镇。调整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辖6镇、22乡。1999年末,面积3000平方千米,人口420427人(根据青海省志),其中回族占27%,土族占9%。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辖6镇、22乡)总人口416968人,其中:桥头镇61657人、城关镇22966人、塔尔镇19205人、东峡镇14869人、元朔镇24978人、黄家寨镇26059人、青林乡10441人、青山乡8359人、多林乡9193人、逊让乡12015人、极乐乡11910人、新庄乡14066人、西山乡7675人、宝库乡10151人、斜沟乡7560人、良教乡17023人、药草乡8954人、向化乡8183人、桦林乡14333人、朔北乡11982人、吊沟乡5863人、石山乡7645人、新城乡20099人、清平乡10782人、后子河乡16674人、长宁乡11163人、景阳乡13900人、岗冲乡9283人。
2001年1月16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7号文批复:撤销新庄乡,设立新庄镇;撤销多林乡,设立多林镇;撤销长宁和后子河2乡,合并设立长宁镇;撤销清平乡,并入黄家寨镇;撤销岗冲和景阳2乡,合并设立景阳镇;撤销药草乡,并入塔尔镇;撤销新城乡和元朔镇,将其中6个村(老营庄、毛家寨、贺家寨、毛家沟、大湾、水泉湾)并入桥头镇,另4个村(新添堡、上堡、鲍东、鲍西)并入长宁镇。2001年末,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辖9个镇、1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3个居委会、289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