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锡伯族简介

中国故事库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族的后裔。现代锡伯族的先祖是原居留于大兴安岭及嫩江、绰尔河、洮尔河流域的鲜卑遗众。锡伯,在汉文史藉中有室韦、矢比、西棘、西北、席百、席比等不同的译音和写法,实际上锡…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族的后裔。现代锡伯族的先祖是原居留于大兴安岭及嫩江、绰尔河、洮尔河流域的鲜卑遗众。锡伯,在汉文史藉中有室韦、矢比、西棘、西北、席百、席比等不同的译音和写法,实际上锡伯是鲜卑的转音。
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清乾政府为了加强西北防务,从盛京(沈阳)等东北各地调遣锡伯官兵及其家眷4030多人,西迁伊犁,驻防察布查尔,成为察布查尔的主体民族。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县境内察布查尔镇、爱新舍里镇、堆齐牛录乡、孙扎齐牛录乡、纳达齐牛录乡、扎库齐牛录乡、另在安班巴格良繁场、察布查尔托博种羊场等各乡、场也有散居锡伯族。
历史上的锡伯族,是从氏族部落,即从血缘为纽带的“哈拉”(胞族)及其分化成的“莫昆”(即氏族)为其基本社会组织的。察布查尔的锡伯族现约有20多个哈拉姓,由这些哈拉又分化出许多莫昆。锡伯族莫昆不少都保留有家谱,世代相传。至清代锡伯族被编为八旗后,这种氏族组织又和八旗制度结合,延续下来。锡伯族的经济生活,十六世纪末叶以前是狩猎和捕鱼占着重要地位,被称为“打牲部落”,至十七世纪初即进入畜牧业和农业生产阶段。锡伯族在西迁伊犁200多年间,屯垦戍边,兴修水利,曾参与不少水利工程,为发展察布查尔和伊犁的农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察布查尔的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满语支。锡伯族不仅通晓本民族语言,一般都兼通汉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有不少人还通晓蒙古语、俄罗斯语,素有“翻译民族”之称。锡伯族重视文化教育,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都比较高。
锡伯族的风味小吃有“发面饼”(大烤饼)、辣子酱、花花菜、韭菜合子、南瓜饺子、鱼汤等。锡伯族还有一种吃猪肉的独特方法,即每当杀猪之后,将清炖的猪肉切成片和灌肠、煮熟的猪血拌成酱状,并配以蒜泥或大葱拌着吃,其味道香而不腻。锡伯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与汉族一致,但在过节形式上与汉族稍有差异。除此之外,锡伯族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抹黑节”、“西迁节”等。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即锡伯族的西迁纪念日,这一天锡伯族男女老少都在寺院团聚,共进野餐或出游野外聚餐,以缅怀锡伯族先人为了祖国利益,不惜牺牲民族利益,远离故土,西迁伊犁,长期屯垦戍边的爱国主义精神。
锡伯族的人口变动情况:清乾隆朝,西迁锡伯族官兵家眷及在西迁途中新生男女幼童、跟随亲人而来的闲散人员等,实达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人口共计4030人。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锡伯营人口9337人,其中男4916人,女4421人。先后在嘉庆、道光年间,从锡伯营调拨给索伦营补充兵额之锡伯人共260户,1279人。至咸丰十三年(公元1864年),锡伯营人口已达20000余人。此后,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锡伯族人口逐趋减少。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锡伯营大小人口16990名。光绪朝,锡伯营人口14000人。民国期,由于战祸、服兵役、鸦片和温疫盛行,使锡伯族人口大为减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察布查尔锡伯族人口只有8561人。1964年,锡伯族人口11847,1982年达17362人。2000年末,锡伯族人口达20533人。
(摘自“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政府网站”)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