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地区辖县。位于伊犁地区东北部。面积10375平方千米,人口13.8万,有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汉、回、锡伯、满、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俄罗斯、达斡尔等13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44.9%,辖1镇10乡,县政府驻尼勒克镇,距伊宁市113千米。(本页根据《中国政区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资料)
尼勒克镇县政府驻地。1965年设尼勒克镇,1967年改为镇公社,1984年恢复尼勒克镇。位于喀什河北岸,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白杨、萨热买里、布拉克比什、赛普勒、种籽、农科站、套坎布拉克7个行政村和7个居委会(按序数命名)。
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1958年建团结公社,1984年改设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位于县城东,喀什河北岸,距县城12千米。面积668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喇嘛庙、科克吐一、科克吐二、科克吐三、科克吐四、科克吐五、查干阿门东、查干阿门西、墩买里、什仁托尕依10个行政村。境内有喇嘛庙一座,修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苏布台乡1958年建东风公社,1982年改称苏布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45千米。面积299平方千米,人口0.6万,辖尤喀克买里、托万克买里、克普克买里、套苏布台、 博尔博松5个行政村。
喀拉苏乡1963年建卫星公社,1982年更名喀拉苏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30千米。面积575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塔克尔买里、喀拉苏、克什喀拉苏、加尔托干、阔孜巴斯、加林郭勒、乔拉克布拉克、赛普勒、克什喀拉苏牧业、吐普新、加林郭勒牧业、喀拉巴斯陶、乔东13个行政村。古迹有乌孙古墓群。
加哈乌拉斯台乡1958年建红旗公社,1982年改称加哈乌拉斯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19千米。面积479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加哈乌拉斯台、博然什布拉克、套乌拉斯台、胡吉尔台、库斯仁、阔克阿尕什、加曼特7个行政村。
乌赞乡1958年建十月公社,1982年改称乌赞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北2千米。面积458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托库孜鲁克、江阿买里,兰干买里、什布克其、吐尔克买里、塔尔克特、乌赞、阔勒迭能阔切、同干买里、呼尔乌泽克、阔纳巴扎、基建队12个行政村。古迹有尼勒克沟蒙古石刻文化。
克令乡1981年建克令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南9千米。面积372平方千米,人口0. 8万,辖克令、萨尔阿尕什、克孜勒苏、克孜勒吐木斯令、阔依塔斯5个行政村。古迹有奴拉赛古铜矿遗址,为春秋时期冶铜遗迹,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拉斯台乡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1982年更名乌拉斯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以东,距县城69千米。面积407.5平方千米,人口0.8万。国防公路过境,辖巴彦郭勒、托格金、乌拉斯台、萨尔布拉克、克孜勒塔斯、哈布其格、则勒布拉克7个行政村。乡镇企业以制做乳品、豆粉为主。牧业主要牧养牛、羊、马、骆驼。特产马奶酒。境内驻有天山西部林业局尼勒克林场、水电站、农四师二牧场等单位。
胡吉尔台乡1980年建胡吉尔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南35千米。面积472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塔斯托干、 铁尔斯托干、玉什阔灭依、哈特乌孜尔、胡吉台煤矿、胡吉尔台、乌吐7个行政村。古迹有突厥石刻岩文、岩画。
喀拉托别乡1958年属红十月公社,1982年析建喀拉托别公社,1984年改乡。面积1075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萨依博依、阔克托干、塔斯卓勒、喀拉托别、喀尔沃依、巴斯台、托铁、洪尔阿德尔8个行政村。
木斯乡1986年设木斯乡。位于县城东南42千米。面积394平方千米,人口0.4万,其中哈萨克族占78%,辖木斯牧业、乌吐牧业、空拉得尔牧业、特铁牧业、阿克加5个行政村。
1997年尼勒克县行政区划
伊犁地区辖县。位于伊犁地区东北部。面积10375平方千米,人口13.8万,有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汉、回、锡伯、满、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俄罗斯、达斡尔等13个民族,其中哈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