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日前,广东省汕头市对所辖区(县)进行了为期4天的地名普查专项督导工作,扎实推进地名普查各项相关工作深入开展,成效明显。
第一,扎实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一是做好成果转化规划。按国家和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做好了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规划,并列入2018年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做好成果转化经费预算。全市已完成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经费预算编制工作,其中市级、澄海区分别落实了启动资金60万元和50万元。三是落实图录典志编纂工作。市级举办专题培训班,出台了《汕头市及各区(县)两级地名志词条选择标准》、《汕头市、区(县)两级地名志编纂指导意见》等规范。各区(县)积极开展图录典志编纂筹备工作,龙湖、澄海、南澳三个区(县)已落实由地名普查专家、方志专家、文史专家组成的编纂团队,其中,龙湖区已挑选地名志词条3000条。四是配合省做好《标准地名词典》词条释文撰写工作。各区(县)选派相关人员开展词条释文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一部分的词条编写任务。
第二,加强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审核。汕头市采用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全市共普查地名82890条,为规范和加强本地库的检查验收和成果表的审核工作,确保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质量,汕头市在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工作后,出台了《关于汕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表实行分级审核的通知》和《关于规范汕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本地库验收工作的通知》。各区(县)也抓紧完成成果资料制作,组织专家队伍加强对数据的审核。
第三,认真开展清理整顿不规范地名和推进地名标准化处理工作。市普查办举办了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培训班,对各区(县)在普查中发现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未按规定审批需要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的城市内路街巷、市政交通设施等名称开展标准化处理工作。目前,已审核部分区(县)标准化处理地名共6902条,其中金平区280条、龙湖区2539条、濠江区2581条、南澳县502条、潮南区1000条;南澳县已完成地名标准化处理工作。其他需标准化处理地名,澄海区12406条、潮阳区6664条、潮南区53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