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得 鞍 槽

中国故事库

        荆门绿林镇的西北方,在大洪山第二高峰——娘娘寨(娘娘寨为京山绿林镇与钟祥客店镇间之界山,海…

        荆门绿林镇的西北方,在大洪山第二高峰——娘娘寨(娘娘寨为京山绿林镇与钟祥客店镇间之界山,海拔标高为950.3m,比洪山主峰低约100m),附近的祁家村,有一个塆名叫“得鞍槽”怪名的小塆子。在1981年版《京山县地名志》上,下有释义曰:“传说一天子走到此地,上天显灵,送他一副鞍槽,故名。”所谓“鞍槽”,应是“鞍桥”读音之误,“槽”与“桥”只是声母不同,韵母与声调完全一致,此乃方言所致。而“鞍桥”,《辞海》曰:“马鞍也,鞍形像桥,故称。”《北史·傅永传》“能手执鞍桥,倒立骋驰也。”所以此塆名按今天普通话应叫“得鞍桥”。

        这位得鞍桥的天子是谁呢?就是公元25年在洛阳登基称帝,年号建武的刘秀,即汉光武帝也。

        话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改制,法令苛细,赋役繁重,激化了阶级矛盾,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大起义——绿林起义。起义初期,躲在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一支远系汉皇族宗室的刘秀,看到了复辟汉家天下的大好时机,他与兄长刘縯在家乡舂陵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起初,刘秀在军事斗争中,表现并不顺利,特别是在舂阳(今湖北枣阳南),他家乡的一场战争中,由于谋略失策,被打得落荒而逃。

        在逃亡中,一天晚上,刘秀只带领几名随从,路过此地,由于天黑迷途,不知所至,刘秀不禁失口叫道:“此何所在也?”黑暗中,似有人应声,刘循声觅去,乃一小庙,并无人影。刘见庙中有灯,于是步入其间,但见一神仙端坐神坛,坛前无香炉钟磬之祭祀用品,而坛前的长案上放有一架光鲜烁亮的牛皮鞍桥,刘立即领悟道:此乃天助我也。于是取之,换下马背上的旧鞍桥,重新跨马,果不其然,刘顿觉精神抖擞,神清气爽。待刘回头看时,庙也荡然不存,此地乃一荒野丛林也。刘秀感慨万分道:“得鞍桥,得鞍桥,天助我光复汉朝!”

        刘秀迅速召集残旧部,重回战场,连连大捷。特别是在公元23年的昆阳(今河南叶县)大战中,击垮王莽的主力军。后北伐河北壮大势力,在与更始、赤眉军的角逐中取得胜利,统一天下,光复汉室,成为东汉第一代帝王。

        刘秀因“得鞍桥”,化危机为转机,终成天子,此故事在民间流传,这就是地名“得鞍槽”(即“得鞍桥”)的来历。

(资料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予以删除!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