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 的“雪野”既是村名也是镇名。“雪野村”原名“薛野村”,据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元朝郇谢等姓居于此,原名薛野村,大约220年前,薛野村因水患毁村,整修时挖出一泉一碑,碑上刻有“雪花泉”三个字,由此更名为雪野。
据传雪野地名的来历,与姜太公有关。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纣兴周之时(大概在公元前1066年左右),因姜子牙功高盖世,周王把最富庶的齐地分封给了姜太公。有一年(大约在1060年左右)姜太公从国都镐京,带着随从乘着车马要到封地探视。他起身时还是初秋,当进入山东时已是隆冬季节。车马到了吐丝口镇,就见路上的积雪大都化去,只有坡地里还有断断续续的残雪。姜太公吩咐快马加鞭,直赴锦阳关。
当姜太公一行人走到江水村北的椿树岭上时,赶马人往北一望,竟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群山环抱中,白茫茫的一片雪原!姜子牙闻听,立刻走下车来,站在高处,向北张望。只见眼前是一片银白的世界,不禁脱口说道:“好个群山拥雪野”。众人听后无不颔首称赞,于是叫来吏官,对吏官说道:“这地方的雪景特美,就叫她雪野吧!”自此,有了“雪野”的美名。
雪野曾叫“薛冶”,为当时的重要青铜器、铁器冶炼基地,唐朝时期,两辽王薛丁山率领大军东征,路过雪野,偏巧大雨倾盆,经旬未歇。薛丁山本家的一个侄子因患重病,不能随军前行,薛丁山就把他留在了雪野,嘱咐当地老百姓给他请医治病。
薛姓青年病好后,没法找到部队,就和保长商量在村南大堰下支个炉冶铁炼铜。不几天,一炉彤红的铁水便从炉中流了出来。四邻八乡的百姓都来买铜铁做家什了,有人们问从哪里买来的铁,都回答说:“从薛冶炉买来的”。时间一长,这薛冶炉中的“炉”字便被人们省去了,成为了“薛冶”。这“薛冶”越发展越大,后来发展到了好几支炉,他们炉出的矿渣就堆到村东的一个坡地上,天长日久,竟成了一座小岭(冶出汞后的无汞渣)。于是,人们就叫它“无汞岭”。直到今天,水库的水退下之后,无汞岭依然还在。
(资料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