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洒志红那孔附近有一座高山叫“仙人山”。此山孤峰突起,如鹤立鸡群。山顶有一高一矮两块巨石,恰似恋人相依。山下有一个"仙人庙",庙中供奉着一高一矮两个石人。关于仙人山和仙人庙有着不同版本的传说。至今提到仙人山和仙人庙,洒志人还津津乐道,并扼腕叹息。
传说很久以前,红那孔附近有两个寨子,住着两个家族,各有一个寨主。一个寨主姓卢,生有一男,取名阿勒。阿勒自幼聪明伶俐,记忆力惊人,布衣男女赶歌场中对唱的山歌,他过耳不忘。而且阿勒勤奋耐劳,虽是寨主公子,但无论上山砍柴,下田插秧,样样都是一把好手。加上人长得高大英伟,眉清目秀。这样帅的小伙子还未成年,早已已成了布衣姑娘们心中的白马王子。赶表会上,个个姑娘对他目送秋波,仰慕不已。可阿勒对姑娘们的眉目传情却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因为他早已有了心仪的姑娘。
对门寨的寨主姓武,生有一女,取名阿花。阿花姑娘自幼心灵手巧,纺纱织锦,挑花绣朵,无所不会。她织布的声音像画眉的叫声,她绣出的花朵连蜜蜂也要去绕上几圈。尤其是她生得天生丽质,二八佳龄便如花似玉。她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讲起话来字字珠玑。唱起歌来赛过百灵。正因为阿花才貌双全,成了远近布衣小伙们的女神。可赶表时阿花从不接受任何小伙的信物;提亲的人踩破门槛,阿花就是不点头,因为她心里早已有了意中人。
那是他们十四五岁时,到邻寨一个人家做客,两人偶然相遇。在所有来宾中,这对青年一个如朗月升空,一个似芙蓉出水,真是光彩照人,与众不同,其他青年在他们面前黯然失色。他们一见倾心。一个暗下决心:非他不嫁;一个态度坚决:非她不娶。虽然嘴上不说,但在心里早已拿定主意,心有所属。
此后,阿勒上山打猎,阿华借口采花跟着上山;阿花下河洗衣,阿勒借口捕鱼也跟到河边。一日不见,似隔三秋,彼此就会心慌意乱。上山时山上的鸟儿为他俩歌唱,山上的鲜花为他俩盛开;下河时河边的柳枝向他俩招手,河中的鱼儿向他俩点头。这些个鸟们花们树们鱼们都祝愿这对金童玉女早接连理,琴瑟和谐。
可惜在那个封建婚姻盛行的年代,有情人难成眷属。更何况卢武两家从祖辈的祖辈起,双方互不相让斗得你死我活,每次械斗双方都死了不少人,早已成为世仇。两家每每相遇,更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仇家联姻谈何容易?阿勒阿花分别瞅准机会小心翼翼地试着向父母提及此事,一开口马上遭到父母严词拒绝。万般无奈之下他俩决定私奔。私奔在当时来说是辱没门庭大逆不道的事,为了维护家族名誉,维护封建礼制,私奔者被抓住必须处以极刑。可封建枷锁锁不住两颗追求自由的心,残忍的手段吓不倒两个相爱的人。他俩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偷偷上了路。可消息走漏,刚刚上路不久,两个寨主各自带着家丁护院,打着灯笼火把穷追不舍。慌忙中阿勒阿花跑到一堵悬崖上边,再也无路可逃。他俩心想与其抓回去受辱而死,不如跳崖而死,生不能同床死了同穴也心甘情愿。于是他俩手牵着手双双跳下悬崖。家丁护院追到崖边,只好悻悻然而归。第二天一早,众家丁护院遵循各自寨主“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严令,遍寻崖下,活人死尸始终找寻不到。一个家丁无意间抬头一望,看到原本光秃的山顶,两个青年男女相依相偎。男的很像阿勒,女的更像阿花。众家丁大感诧异:昨日明明看见他俩跳下悬崖,按说非死即伤可如今怎么会出现在山顶呢?
众家丁护院一窝蜂似的往山上爬,想一探究竟。好不容易爬到山顶,走进前一看,却是两尊石人,一男一女。他们四目相对,含情脉脉。家丁护院们带着疑惑而又惶恐的心情回到寨中,告诉各自的寨主说,阿勒阿花已经变成石人,屹立山顶,相依相偎,两个寨主又惊又惧,于是就此作罢。
从此以后,附近寨中经常发生诡异的事情,有人说是阿勒阿花羽化成仙,到寨中来惩恶扬善。这个说法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洒志一带。人们把立有石人的山叫"仙人山",并在山下建了一个仙人庙,庙中供奉的是一男一女两个石像,活脱脱山上石人的袖珍版。
至今,仙人山上的石人巍然不动,不离不弃。山下的仙人庙香火不断,庙顶上的缕缕青烟,飘渺迷茫,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
(资料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