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

中国故事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绝句, 把如今的马鞍山的一个 重要历史人物刻画出来 ——西楚霸王项羽, 他不仅留下了三年灭暴秦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

李清照的绝句,

把如今的马鞍山的一个

重要历史人物刻画出来

——西楚霸王项羽,

他不仅留下了三年灭暴秦的历史功绩,

留下了英雄本色的伟岸形象,

还给江东带来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因着这个传说,诞生了马鞍山市

视频丨“马鞍山”名称的由来

自动播放

02:18

因钢立市的马鞍山,

其刚毅的城市品格

或许正是演绎项羽的英雄本色。

如今一江两岸同属一城,

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么?

霸王祠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2

霸王祠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东南1.5公里的凤凰山上,与江苏省南京市接壤,和马鞍山市区隔江相望,东临长江,西北为千年古镇乌江镇,南距和县县城历阳镇20公里。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3

公元前20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后多次焚毁、重修。现在的霸王祠为1984年与1992年重修。1986年,霸王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4

始建于唐,最盛时九十九间半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而霸王祠最早的记载是唐初时期。上元三年(762年),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起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此,赋以吊之。”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慧庙”。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5

经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龙宫等共九十九间半。传说皇帝方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狮、旱船、钟、鼎碑等文物。唐宋诗人孟郊、杜牧、苏舜钦、陆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题诗。后屡遭兵祸,大部分建筑物被毁。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6

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塑霸王像。悬“拔山盖世”匾额,并有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今霸王庙就是根据清朱彝尊《乌江谒西楚霸王庙》而得名的。原庙正殿上有横匾“盖世英雄”,两旁有“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是豪士,灵祠大哭,至今墓木有余悲”对联。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7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8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9

霸王墓,又称“衣冠冢”,建于霸王祠后面,原墓隆起,砌以青石,呈椭圆形。宋乌江令龚相《项王亭赋》云:“墓四周古松数百章,怒涛汹汹常如大风雨至。”清卢润九《读史偶评 项王墓》诗:“帝业方看垂手成,何来四面楚歌声;兴亡瞬息同儿戏,从此英雄不愿生。”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和州谭之凤题“西楚霸王之墓碑”。

两次重修,恢复众多著名遗迹

现今大家看到的霸王祠,是1984年和1992年对清代古祠重修而来,总占地面积107亩。重修时先后恢复了汉阙,抛首石、三十一响钟亭、乌江亭、驻马河遗址、旗杆台、棂星门、偏殿、衣冠冢、墓道、墓室、石人石马、霸王鼎、享祠等十几个景点。1997年建碑廊,面积600多平方米。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0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2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3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霸王祠内仍有塑像数尊。后塑像、墓地被毁,仅存正殿三间与两侧厢房,改为乌江农业中学校址。1984年6月,拆除旧存正殿,重建享殿五间,面积188平方米。同年11月,重建工程结束,殿中塑立仿青铜霸王像一尊,高达2.66米。上悬书法家田原手迹“叱咤风云”横匾,殿旁并挂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朱丹书写的对联。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4

大门木柱上有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书写的对联:“犹听叱咤之声外黄未坑能存孺念壮哉心鄙秦皇帝;忍见风云变色虞姬自刎专为报恩败已头抛吕马童。”与此联并列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书写的对联:“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视秦皇,一时气盖人间世;汉皆已得楚乎,乌骓嗟不逝,千古风悲垓下歌。”门匾“霸王祠”三字为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所题。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5

殿内刻有女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杜牧《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和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两块诗碑。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6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7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8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19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20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21

英雄本色,至今仍然被人崇敬

项羽的一生有褒有贬,他在三年灭秦,五年楚汉战争中固有不足之处,但其坚持率领义军,屡败秦军主力,为刘邦顺利入关,推倒秦之暴政,加速历史进程而创造有利条件的功绩不可磨灭,其英勇、坚强、慷慨、坦白和丰富情感的英雄本色确实令人敬佩。中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曰:“羽虽不足,但不失为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英雄。”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22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23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24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25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2

千百年来,从史家到文人乃至老百姓,都给予这个落败英雄以少有的宽容和崇敬,史家以王侯的规格为他立传。文人幻想他可能东山再起,老百姓则很实际地给他立祠供奉。霸王祠“三月三”庙会唐初始成规模,历经历朝历代,传承至今。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初开始,历时三天,期间,人们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高峰期达5万人。2006年“霸王祠三月三庙会”被批准录入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3

这处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迹,竟与马鞍山市的“地名”由来-4

霸王祠西北乌江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文人辈出。乌江镇目前是安徽省东向发展和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地理位置优越。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