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庆阳市委披露,庆阳,作为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地名文化资源,地名蕴含的厚重文化基因是展示庆阳历史文化的窗口。为更好的传承、保护庆阳地名文化遗产,庆阳市地名普查办多处着力,“三步走”深挖地名文化,让每一个地名“活起来”。
庆阳市通过调动电视、报刊、墙报、标语等多种媒体介质,在陇东报社和庆阳地名普查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的方式,宣扬地名文化,宣讲庆阳地名典故。连续两年开展“庆阳市地名文化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和“地名故事征集”活动,共征集各类地名故事383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极大提高了地名文化知晓率。
同时,市县区平均抽调5名业务人员,采取街村搜集、实地走访、网络查找、比对核实等方式,重点对各类历史悠久、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具有保护传承价值的古县、古镇、古村落地名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逐一建立数据台账,全面摸清底数,共采集到各类地名近4万条,为开展地名文化挖掘工作提供了原始依据。
庆阳市还成立了9个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做到对重点工作方案在先、专人负责、跟踪把关,力求精准深度挖掘、审核地名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注重将有实用价值的老地名重新启用或移植到新建的人文地理实体上,使其复活,重放光彩。如彭阳,从西汉起为安定郡二十一县之一,直至明朝废县,历经两千多年。“彭阳古城”城垣遗迹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确在2004年乡镇合并过程中被废止。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后,又将原“彭阳古城”镇原县太平上城村更名恢复为古地名——彭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