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苏州老地名有了新标牌 扫一扫还能读典故呢

中国故事库

“位于十全街西端北侧,东起张思良巷,西至人民路,旧称马脊梁巷,疑因旧时弹石路面中间高耸似马脊梁而名。后讹称马济良巷,且渐有马姓医生居于此巷悬壶济良的传说。”…

记者蒋世颖摄

“位于十全街西端北侧,东起张思良巷,西至人民路,旧称马脊梁巷,疑因旧时弹石路面中间高耸似马脊梁而名。后讹称马济良巷,且渐有马姓医生居于此巷悬壶济良的传说。”这是记者在十全街附近马济良巷口的高墙上阅读到的文字。有意思的是,标牌上还印有二维码,扫一扫,便能得知这个地方的历史典故。沿十全街至三元坊,滚绣坊、乌鹊桥、福民桥、张思良巷等,记者一共发现7块于本月刚设置好的地名标牌。

苏州市民政局地名处工作人员介绍,近日,苏州市民政局以位于十全街西段的7处古建古巷,开始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标志设置试点。而给名录中的保护地名设立实体“logo”,这在全国,还是首创。

苏州有个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分为“老地名”和“消亡地名”

据悉,为广泛宣传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工作,传承和弘扬苏州地名文化,苏州市于2013年起组织开展第一批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的编制工作。其中,《苏州市区第一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于2014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公布,共收录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域、道路桥梁和纪念地旅游地等4类地名930条。

“这些保护名录里的地名,一部分是老地名,一部分是消亡地名。”地名处工作人员莫俊洪介绍,“老地名就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地名,比如人民路,它宋朝就有了,叫卧龙街,名录里,我们就叫它‘卧龙街’。而消亡地名呢,就是随着道路的翻新、拓宽,城市格局的调整,不复存在的地方的名字,比如干将路建成后,沿线的‘多贵桥巷’、‘鹰扬巷’、‘豆粉弄’‘桐桥浜’等8条巷弄名就成为了历史。”

标牌样式有三种地名前世今生扫一扫就知道

给保护名录中的地名设置logo,这在全国尚属首创。莫俊洪说,为了方便地名标牌在现场的设立,首批标牌还是放置于固有的老地名建筑附近。考虑到交通疏解、建筑规划等因素,首批“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标志牌计划设置100余块,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名村古村地名、道路街巷地名、桥梁地名、纪念地旅游地地名等种类,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记者看到,标志牌的设置样式共有三种:一种是立碑式,适用于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材质为浅色花岗岩材质,红色刻字;一种是双立杆式,适用于主次干道、桥梁、旅游纪念地等地名,棕底白字;一种是附着爬墙式,适用于巷弄等地名,材质为不锈钢板大理石烤漆,金色印字。

标志牌面的文字内容包括地名及其简要介绍、“苏州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徽记、苏州市人民政府(名录批准单位)标注落款及设立年月,还有一个微信二维码,市民扫描后可查阅该地名的全部属性释文及其图片、位置等信息。“微信内容均由地名处提供,应该说是权威完整的。设立标牌的初衷,还是希望弘扬吴地文化内涵,很多老桥老街,不光苏州人感兴趣,外地人也很喜欢。”莫俊洪说。

“设置老地名标牌时,我们尽力和现有的地名标牌不重复。”莫俊洪说,“比如人民路改造后,沿路的古街巷已经有了标识,文物局曾经也做过一批地名标牌,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一个补充,如果重复不可避免,比如‘滚绣坊’,我们就另外选位置。”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