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象鼻山的传说

中国故事库

象鼻山又称象山,山形酷似一头临江吸水的巨象。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水月洞里江水…

象鼻山又称象山,山形酷似一头临江吸水的巨象。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月明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而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说:“粤西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山,则又其奇之甚焉者。”象山的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园,园内以象鼻山为主体,还有“象山水月”、仿古建筑云峰寺、爱情岛、明代建筑普贤塔等景观。象鼻山是桂林重点的旅游景点。

相传,这象鼻山是天上的神象变化成的。原来,这只象是为天帝驮宝瓶的神象。有一年,天帝出来巡猎,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一百只大象、几百匹天马、几十辆神车,从山清水秀的桂林经过。天帝的大队人马践踏了大片的田园,花草庄稼被蹂躏,猪马牛羊被屠杀,美丽的桂林赤地千里,一片悲惨景象。

一只大象由于过度疲劳,病倒在路边。天帝看它奄奄一息,撇下它,带着其他兵马走了。正当大象生命垂危的时候,一对名叫向公、向婆的老人搭救了它。在向公、向婆的照料下,大象很快恢复了健康。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大象特地赶到田地为向公和农民们耕地下种,并且发誓不再归天。农民们都跑来感谢大象对他们的帮助。

天帝因为仪仗中缺少了一只大象,队形很不雅观,就命令象奴回桂林去寻找生病的神象。象奴来到桂林,看到大象正在为农民耕田,就斥责它丢失了天神的身份和脸面。大象说:“难道你、我和天帝只能吃农民种的粮食,而不能为他们做点事吗?我是绝不再回去为天帝当奴隶了。”

天帝听说神象不肯归天,就带着天兵天将前来捉象。大象举起长鼻英勇自卫,与天兵天将激战了三天三夜,遍体鳞伤,累得筋疲力尽,但是仍然不屈不挠,没有停止战斗。

天帝看到大象如此勇猛,硬捉会损失过多的天兵天将,就想了一个狠毒的计策。他对大象说:“你是一员猛将,我很喜欢你,就放你投生去吧。”说完,就带着天兵天将撤回天上去了。

大象听信了天帝的话,完全没有了戒备。于是,它走到漓江边饮水解渴。正当它垂下长长的鼻子吸水时,天帝悄悄走到它的身后,把手中的长剑狠狠地刺进了大象的身体,由于用力过猛,象背上只留下了短短的剑柄。

大象虽然死了,但是它并没有倒下。久而久之,神象化成了一座雄伟的象鼻山。远远望去,象鼻、象身、象尾处处分明。山上那座瓶形小塔,据说就是天帝留下的剑柄。其实,这座古塔是明代才建造的,上面刻着普贤菩萨像,名叫“普贤塔”,也叫“瓶塔”。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