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台湾高雄县各乡镇地名之由来

中国故事库

1.凤山 凤山旧称为“下坡头街”,后来称为“埤头街”。由于境内有一弧列状隆起的珊瑚礁台地,称为凤山,所以清代取山名为县名,称为凤山县。2.林园 本乡原称为“林子边”,因在今日林园、…

1.凤山 凤山旧称为“下坡头街”,后来称为“埤头街”。由于境内有一弧列状隆起的珊瑚礁台地,称为凤山,所以清代取山名为县名,称为凤山县

2.林园 本乡原称为“林子边”,因在今日林园、东林二村境内,曾是森林茂密之地,早期移民在其边缘处建村,所以得名。民国九年改称为林园,光复后沿用至今。

3.大寮 清廷曾将此地一带之荒埔,赐予平台有功的施琅将军,以为世袭业产。于是施家招来大批佃农入垦,可能初垦时曾筑有大型茅寮于此,所以得称。另有一说:本地在康熙时百姓聚集休息的场所可分为“溪埔寮”、“潮州寮”、“顶大寮”、“下大寮”等四座,日后,将四寮合而为一,改称“大寮”。

4.大树 大树旧称为大树脚,相传在明郑时期有一将领逐退原住民,屯垦于此,因为在大树之下建村庄,因而得名。

5.仁武 本地在明郑时期实施屯田时,派驻仁武镇于此,因而得名。

6.大社 大社以前是平埔族西拉雅族马卡道支族阿加大社社址,明郑时期被郑氏屯兵所驱散,而迁往屏东林边乡。民国四十年由于本乡经济、文化、交通等均以大社为中心,故取名大社。

7.鸟松 地名由来有二说:

一是鸟松旧称为鸟松脚,清康熙中叶移民入垦于此地,在鸟松树(赤榕)下建村庄,所以得称。

二是原名为“鸟松脚庄”,因昔日,鸟松国小附近,有一棵高大茂盛的鸟松古树,常被往返行人及商旅视为休息地点,故得名。后改为“鸟松乡”。

8.冈山 清康熙年间,闽籍移民入垦于此,当时这一带为菅茅密生之地,故初垦时称为“竿蓁林街”。到了清乾隆年间重修府志时,记载有阿公店之名,皆认为有一老翁所开店铺,故得称。后来因境内有小冈山、大冈山二隆起之珊瑚礁地形,所以改称为冈山。

9.桥头 桥头在清康熙年间叫做“小店仔街”。后来乾隆时期修志,其中记载:“小店子桥,俗称桥子头”,便以“桥子头”取代原来“小店子街”的称呼。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