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环绕徐州。南部和西部与安徽省灵璧县、宿县、萧县接壤,北部滨临微山湖与山东省微山县和枣庄市为邻。面积2089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徐州市铜山新区。
铜山县与徐州市在历史上有很长时期同城而治。
相传在原始社会晚期,尧封篯铿(彭祖)于此,称大彭氏国。据清道光《铜山县志·城池》卷记载:“唐尧封大彭氏国,其城在大彭山下(今夹河乡义安山),距今城三十里,今城未知何时建,秦末楚怀王心自盱眙迁都于此,历代相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置彭城县,为其建县之始。元至元二年(1265)省彭城县入徐州,属归德府。至正八年(1348)升徐州为总管府,亦称徐州路,至正十三年改徐州为武安州。明复为徐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升徐州为府,置铜山县为府治。
铜山县以其时辖境内微山湖中的铜山而得名。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九云:“(徐)州东八十里有铜山,曾出产铜。雍正时取此命名铜山县。”同书《山川考》曰:“铜山县:……东二里为铜山。”原注称:“亦在水中。《明史·地理志》州有铜山。《旧志》:城东北八十里,旧曾产铜。岩皆绿绣(锈),顶有大石数丈,似凿山而出者。县以此取名。”
清代人常安(满洲镶黄旗人,姓叶赫纳兰氏,字坦履,康熙举人)有《游微山湖登铜山远眺》:
微山湖水连白云,漫吞田土为鱼宅。
两度经过未得游,纷纷扰扰红尘迫。
今日重来有余闲,烟消雨霁到铜山。
一朵青莲插明镜,孤标铜柱耐跻攀。
马山峙左龟山右,螺髻碧簪双竞秀。
龙女天孙梳洗新,湖心倒影纤罗皱。
皱景渐移夕阳斜,棹返南风破浪花。
回望铜山渺不见,万顷光摇万缕霞。
铜山镜内确实产铜。铜矿主要发现于利国和班井附近。利国铜矿伴生于铁矿石中,呈细脉或侵染状分布,如磨山、峒山和铜山岛等处皆有一定数量产出,其中多数并含有少量金银等稀贵金属。
铜山自古“地产坚金”,矿产资源丰富,早在西汉时就有冶金业。当时,利国铁铜皆产,铁矿品位高,铜矿质量好。所炼铜汉初曾用作地方王国铸币,后用制镜,并远销日本(近年在日本发现十几面“铜出徐州”的铜镜)。汉武帝时,利国驿附近的盘马山设立铁官,专事采矿、冶炼。北宋时冶炼业出现鼎盛之势,北宋政府设立利国监,全监“凡三十六冶”,“冶各百余人”(苏轼《元丰元年上皇帝书》),利国元丰元年(1078)产铁占全国产铁的5.6%。利国的铜矿这时也在开采利用,元丰六年,朝廷在利国设宝丰监,专铸铜钱。
铜山境内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砂岩、大理石、粘土等10余种。经历代开采,铁矿石储量尚有2.5亿吨,品位高达60%;原煤储量尚有5亿多吨。
(作者:允冶)
(来源:江苏地情网 《江苏地名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