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省长楼阳生深入省民政厅调研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强调要“全面提升我省行政区划管理水平,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拓展空间、提供保障”。
省长为什么要如此强调行政区划调整?
先来看看我省的行政区划现状。目前山西很多市都是“一市一区”,例如晋中市只有一个榆次区;忻州市只有一个忻府区;吕梁市只有一个离市区……这样的行政区划大多产生于“撤地设市”的历史时期。几十年后的今天,因为行政区划的滞后造成城市框架过小,延伸空间不足造成其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功能无法体现,这些弊端逐渐成为了“制约我省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全面提升行政区划管理水平”就成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重中之重。
正如楼阳生省长所说,“城镇化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遵循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在加力加速、提质提效上下功夫,加快拓展城市空间,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如何做好这件事?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理解。
一是要“瞻前顾后”。行政区域规划大多有历史沿革,这种历史沿革和当地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这样才能“做到既有利于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又有利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城市,还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登高望远”。行政区域规划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慎之又慎。动,首先要有大局观,“要服从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动,就要依法合规,“要严格落实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严明纪律要求,做深做细工作”;动,还要结合实际定标准,管理跟的上,经得起考验。
三是要“以点带面”。一个行政区域中心的设立,必须起到中心城市的功能。必须“有效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这是检验行政区划调整成功与否的标杆。
当然,去年我们省也做了很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去年以来,我省大同、长治两市区划设置不合理问题得到解决,全省市辖区规模进一步扩大,行政区域面积增加24%,怀仁撤县设市填补了我省雁门关以北没有县级市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