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2017年1月7日深圳华行政区挂牌成立

中国故事库

导语:1月7日上午,深圳华行政区挂牌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自2011年12月设立功能区后,龙华经历了5年的探索时间,已建设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区,龙华新区开始矗立于深圳中轴…


导语:1月7日上午,深圳华行政区挂牌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自2011年12月设立功能区后,龙华经历了5年的探索时间,已建设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区,龙华新区开始矗立于深圳中轴。

相关阅读

深圳龙华区揭牌成立 龙华开启改革发展新征程

1月7日,龙华行政区正式挂牌成立。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在致辞中表示,龙华区、坪山区同时挂牌,“是深圳改革发展进程当中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中央和省送给深圳的一个大礼包,是支持深圳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推进特区一体化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的重大体制创新。”

深圳华行政区挂牌成立 新龙华为中部发展挺起脊梁

龙华区从传统“制造大区”跃升到“智慧强区”的新平台上。图为绿色龙华鸟瞰图。深圳市龙华区摄影协会供图

深情寄语,殷切关怀,龙华区承载着中央、省、市的高度期许,承载着市、区人民的浓浓期待,步入了行政区的新纪元。

明天,中国共产党深圳市龙华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召开,接下来,区人大、政协“两会”也会相继召开,新龙华将会展现怎样的一幅新画卷?

在这个时刻,回望和展望都有不寻常的意义。行政区划的调整从来都不是单纯意义的区域重划或管辖权重置,而是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所以,站在这个节点上,我们需要更仔细地阅读龙华。

中轴新城:从“后花园”到北中心

1月7日的挂牌仪式上,许勤书记在致辞中表示:自2011年12月设立功能区后,龙华经历了5年的探索时间,已建设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区,龙华地处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的发展中轴,是深圳的工业大区、人口大区,也是深圳内外交通的重要战略支点,特别是龙华作为全市中轴提升战略的核心区域,承担着加快推动特区一体化的重任,在全市发展大局当中,地位举足轻重。

龙华区委筹备组组长余新国在发言中表示,我们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建成北部都市核心区。发挥龙华毗邻六区一市、地处深圳地理中心的地理优势,进一步强化国家级高铁枢纽地位,推动龙华成为对接香港、连通珠三角的全市战略门户,与福田—罗湖中心、南山—前海中心一道,共筑深圳发展的“黄金三角”,成为深圳都市核心圈的重要一环。

作为市中轴提升战略的核心区,龙华区要勇担大任,为深圳中部发展挺起脊梁。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新期许;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建成北部都市核心区。这是即将成立的龙华区委区政府的担当勇气和坚定承诺。

龙华区现有面积175平方公里,下辖6个街道,实际管理人口接近300万,是一个人口大区;龙华制造业发达,去年GDP将近1850亿元,是深圳的产业大区;龙华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490亿元,两税收入33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龙华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优美,三面环山,山城融合,是深圳的城市发展中轴。近年来,龙华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显著变化,民生事业加快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熟悉龙华片区沿革历史的人知道,2011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的龙华新区,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经历了一系列称谓的变化,“二线拓展区”、“城市后花园”、“特区一体化示范区”、“深圳北中心”。这些称谓的变化既是龙华片区区位价值不断被发掘的过程,也是龙华片区区位优势不断被发现的过程。

有专家认为,如果从交通格局与产业格局的关联上来讲,深圳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浪潮:以深圳火车站与蛇口码头为标志的加工贸易时代;以深圳机场为标志的国际化全球化时代;那么,现在正在经历的是以高铁经济为标志的科技创新时代。

龙华区正处在深圳以创新引领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的桥头堡。依托高铁,龙华区与香港、广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与武汉、厦门形成“4小时生活圈”;依托规划建设中的6条轨道交通线、“九横七纵”骨干公路网组成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龙华区连接六区一市,距福田中心区仅15分钟车程,距宝安国际机场约30分钟车程。得天时地利,聚人气物流。

2017年,是龙华走过5年的新区发展历程、阔步迈进“十三五”、开启行政区新纪元的重要历史时刻,龙华区将以崭新的规划全面对接市中轴提升战略,在新一轮创新驱动的发展历程中,为深圳中部发展挺起脊梁。

创新高地:从“制造大区”迈向“创新强区”

许勤在致辞中要求龙华区“以这次揭牌为起点,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按照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部署要求,筹备召开好区党代会和区两会,谋划好新时期的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和重点任务,要对照全市‘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中轴提升战略,着力发展高铁经济,构建高端服务和智能制造聚集的高地,并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为切入点,探索走出一条人口密集区域的城市管理治理的新路子,努力打造特区一体化先行区和示范区,着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为深圳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余新国在讲话中表示,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建成产业创新主力区。高举科技和产业创新大旗,着力提升源头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价值链从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加快构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由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的转变,努力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一幅新画卷,一条新路径。龙华区的目标不是以原特区内的发展现状为标杆;龙华区的发展路径不是因循原特区内的发展步骤,而是要瞄准“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探索一条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引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新路径。龙华底气何来?

曾有专家指出,龙华新区具备吸引全球创新人才的两条最优“one line”——轨道交通和互联网。专家的分析不断得到验证:2013年,成立新区才一年多的龙华新区,首次参加第十二届(深圳)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会,组织了首届“百名海外博士龙华行”活动,参加首届“百博行”的百余名海外博士,陆续有18人加盟龙华新区,落地创业。从此,“百博行”成为龙华新区在人才高交会期间不断创新推出的例行节目,今年已历三届。连续三届活动已成功吸引30多名海外博士和团队,携高端项目落户龙华新区创业。

龙华新区成立之初,区域产业结构一业独大、一企独大特征非常明显,是典型的“制造大区”。在5年的新区发展历程中,龙华新区的产业扶持政策被公认为“最优厚”,人才扶持政策被公认为“最贴心”:新区出台的《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产业强区的实施意见》以及配套文件,形成了“1+7”产业政策体系,每年设立近4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2016年又推出《关于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若干措施》,更从优质企业外引内培、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扶持、建设知识产权强区等多个维度出台16项扶持措施,将产业持持资金的四分之一重点投向扶持科技创新。新区“龙舞华章”系列人才政策文件重点向科技型创新型人才倾斜,从创业扶持到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全方位关怀,一系列政策杠杆撬动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统计数据表明:新区成立5年,国高企业增长7.5倍,总数达1188家,排名全市第三;省市创业团队数量全市第二,仅去年一年,龙华新区新增市“孔雀计划”人才46人,新增国内高层次专业人才96人,新增龙华新区成长性人才30人;优质企业加速聚集,长安标致雪铁龙、华润三九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深圳首批智能机器人产业园、软件园等创新型产业园区相继建成,龙华区从传统“制造大区”跃升到“智造强区”的新平台上。

宜居城区:从“脏乱差”到“双提升”

2011年12月30日,龙华新区挂牌成立时,市领导就要求龙华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要让辖区居民尽快感受到成立新区的好处”。

5年来,辖区居民感受到了什么?

梅观高速取消收费,市政化改造正在全力推进。这是国内首条在运营期内由政府出资回购取消收费的高速公路。

梅龙路、大浪南路等一批搁置多年的断头路被打通;全市首条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落户龙华,春节前后有望开通运行;地铁4号线延长线、地铁6号线等一批轨道交通项目快速推进;跨区交通项目德政路当年开工当年建成通车;新年后最近几天的日子里,不断有重大交通项目的进展报告:桂香路三标段完成3.2万平方米永久建筑征地签约;观湖边拆5栋永久性建筑为五和大道最后“清障”……

观澜湖新城、山姆、沃尔玛、星河COCOCITY、中航九方、奥特莱斯8号仓等近20个大型购物中心次第集结龙华,其中大型商业综合体达10家,占到全市的22%,“龙华商圈”可以比肩东门、华强北等传统商圈,成为全市商业综合体密度最大的核心商圈之一,一改全市消费格局。

新区成立5年来,每年规划百件民生实事,5年完成民生实事544项。其中对教育用地实行发展规划、财政投入、土地供应、项目审批“四个优先”,新建书香小学、玉龙学校等9所学校,改扩建民治中学、振能学校等10所老校,增加公办学位3.62万个、幼儿园学位3.3万个,增速连续数年全市第一;新区在医疗领域实施“三名工程”,嫁结优势资源,市属新华医院、儿童医院选址龙华,

5年时间内,龙华片区的基础设施、城市面貌、公共服务以超常规速度迅速补齐“特区一体化”的短板。早在2015年9月,龙华新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市容环境和管理秩序“双提升”行动,针对市容“六乱”开展攻坚,2016年,在全市“城市管理治年”的行动中,龙华新区的“双提升”纵深推进,观澜老街、桔岭老村、华富市场等一批脏乱差“顽点”,通过持续攻坚整治面貌焕然一新。

2016年,新区全面落实市“拓展空间保障发展”总部署,全年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37.91万平方米,在确保违建“零增量”的前提下,拆违减存总量全市领先;新区去年通过城市更新拉动的固定资产投资达60亿,计划批准的“工改工”面积,从新区成立之初的2.3平方公里扩大到85公顷,为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2016年12月以来,新区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提升60天专项行动”,包括“文明微接力,点赞正能量”、公共场所文明提升、“好家风,好家训”评选、“龙华精神”征集评选等系列活动,将“双提升”行动进一步推向更深层次。

从“双提升”行动到“城市管理治理年”行动,再到市民素养提升行动,曾经的龙华新区用一双巨臂坚定攻坚,为城区去污除乱,擦拭出一个清新亮丽的新龙华:

这里三面环山,依山傍水,有优越的生态资源。这里有全球最大的高尔夫运动场——观澜湖高尔夫,每年举办上百场国际赛事和活动;有中国版画博物馆,是全球最顶级的版画艺术专业博物馆;有汇聚了中国女装近半数知名品牌的大浪时尚创意城,连续两届举办了国际精英模特大赛;有被称为当代官窑的国瓷永丰源;有汇集了全国红木加工产业十强中六强的红木文化产业基地。

这里有风光秀丽的羊台山森林公园,有号称都市桃花园的山水田园,有通贯全境的城市绿道,有水色迷人的观澜河,有正在规划建设的深圳“太平山”——大脑壳森林公园;还有红色经典白石龙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旧址,有积淀深厚、古朴热情的客家文化节庆,有激情张扬的传统龙舟节。

这里民风淳朴,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青工文化水乳交融,交相辉映。

首届党代会之后,龙华区人大、政协会议都会相继召开,新龙华的一幅新画卷将会徐徐展开,然后会一笔一画变成大地上的刻画。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