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底,全省辖4专区、5省辖市、2自治州,4市、31县、6自治县、7市辖区,574公社、62街道办事处。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兰州市7区
城关区东岗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
阿干区永登区
玉门市
张掖市
酒泉市
白银市
平凉专区驻平凉市1区、6县
平凉市
庆阳县(城关)镇原县(城关)泾川县(城关镇)静宁县(城关)环县(城关)
宁县(城关)
定西专区驻定西县8县
定西县(城关)榆中县(城关)会宁县(城关)靖远县(城关)临洮县(城关)
陇西县(城关)渭源县(城关)岷县(城关)
天水专区驻天水市1市、6县、1自治县
天水市
徽成县(徽县城)武山县(城关)西礼县(礼县城)秦安县(城关)武都县(城关)
文县(城关)清水回族自治县(城关镇)
张掖专区驻张掖县7县、4自治县
武威县(城关)永昌县(城关)民勤县(城关)山丹县(城关)高台县(城关)
安西县(渊泉)敦煌县(城关)
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
肃北藏族自治县(党城湾)阿克塞哈族自治县(博罗转井)
临夏回族自治州驻临夏市1市、1县、1自治县
临夏市
和政县(城关)东乡族自治县(锁南坝)
甘南藏族自治州驻德乌鲁市合作1市、3县
德乌鲁市
临潭县(旧城)洮江县(桥头)舟曲县(城关)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撤销兰州市盐场区,并入城关区、东岗区。(1958年1月21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撤销临泽县。将该县所属的沙河、新华、大寨、小屯、花园、五泉、倪家营、梨园、新民、明永等10个乡划归张掖县领导,将蓼泉、新工、双泉堡、小新、平川、四坝、板桥、明沙堡、鸭暖等10个乡划归高台县领导。(1958年2月1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71次会议决定)
◎玉门市由县级省直辖升为为专区省直辖。(1958年2月15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备案)
◎1958年2月21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1.定西县通安驿、古城、西岔3个乡,划归陇西县。
2.榆中县符川乡划归定西县。
3.榆中县什川乡划归皋兰县。
◎1958年3月7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1.皋兰县的定远、银山两个区,划归榆中县。
2.皋兰县陈井区及湟惠区的抚河乡,划归永靖县。
3.皋兰县湟惠区的民建、平安两个乡,划归永登县。
4.皋兰县果园区七道子岭以南的湖滩乡,划归临洮县。
5.永登县秦王川的古山、西槽、五道岘子等3个乡,划归皋兰县。
6.皋兰县果园区七道子岭以北的果园、末岭、桃园、金沟等4个个乡划归兰州市七里河区。
◎1958年3月8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1.徽县大门、汪川两个乡,划归天水县。
2.景泰县的营水、甘塘子、一碗泉,移交给中卫县领导。(见6月5日协议。)
◎1958年3月31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1.镇原县张岘乡的和平农业社(花园子)划归固原县。
2.将固原县民乐乡的陈家坪农业社划归镇原县。
★1958年4月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74次会议决定:
1.撤销崇信县,将原崇信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并入华亭县。
2.撤销两当县,将原两当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并入徽县。
3.撤销华池县,将原华池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并入庆阳县。
4.撤销漳县,将原漳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并入武山县。
5.撤销会川县,将原会川县的行政区域除殪虎桥、大朝滩2乡划归武山县外,其余27个乡划归渭源县。
6.撤销景泰县,将原景泰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并入皋兰县。
⊙根据武山、渭源两县的意见,1958年7月1日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会川县全部划归渭源县。
◎撤销武都专署,所属的武都、康县、文县、宕昌、岷县5县,全部划归天水专区。(1958年4月8日国务院批准)
★将皋兰、靖远两县所属以郝家川为中心的部分地区,设立白银市(1958年4月1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75次会议决定)
⊙白银市1958年7月4日正式成立,市的行政区域包括:皋兰县的蒋家湾、强家湾、王岘3个乡的全部和川口、武家川、金沟口3个乡的部分地区以及靖远县的刘川、金山2个乡的部分地区。⊙永登县划归兰州市后设立永登区。
◎徽县苏成、大成、龙池、黑林等4个乡,划归天水县(1958年5月27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1958年月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1.成县建华、下巷两个乡,划归西和县。
2.礼县永兴乡15个农业社,划归西和县。
◎将皋兰县原辖的营盘水、甘塘、一碗泉移交中卫县管辖。区划界线:南以青山山顶,北侧属卫,南侧归皋,西以营盘水庄子和十里沟,东为中卫、西属皋兰,北以蒙区边界均由中卫管理。(1958年6月5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与宁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联合通知)
◎渭源县中寨集区(原会川)5个乡,划归岷县。(1958年6月11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华亭县驻地由华亭迁往安口镇。(1958年7月10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泾川县的龙潘头、河屯坡、辛家坡、秋峰、前进等5个农业社,划归灵台县。(1958年7月20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榆中县的银山乡全部及和平乡的部分地区(原兰山乡),划归兰州市。(1958年7月26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1958年9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79次会议决定:
1.撤销玉门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玉门市。
2.撤销西和县、礼县,将2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西礼县。
3.撤销徽县、成县,将2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徽成县
⊙西礼县驻原礼县城关,徽成县驻原徽县城关。
◎白银市委托原由省直辖,现交由定西专员公署代管。玉门、张掖两市委托张掖专员公署代管。(1958年10月25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
★撤销酒泉、金塔2县,将原两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酒泉市。(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2次会议决定)
◎岷县原属天水专区,现划归定西专区。(1958年12月16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
★1958年12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2次会议决定:
1.撤销庄浪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静宁县。
2.撤销灵台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泾川县。
3.撤销华亭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平凉市和泾川县。⊙原华亭县的地区划归平凉市,原崇信县的地区划归泾川县。
4.撤销平凉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平凉市。
5.撤销正宁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宁县。
6.撤销合水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宁、庆阳2县。⊙原合水县的太白、合水、板桥、何家畔等4个人民公社划归庆阳县。店子、肖咀、西华池等3个人民公社划归宁县。
7.撤销渭源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陇西、临洮2县。⊙原渭源县的地区划归陇西县,原会川县的地区划归临洮县。
8.撤销皋兰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兰州、白银2市。⊙皋兰县所属的水阜、中心、仁和3个人民公社划归兰州市,其余地区全部划归白银市。榆中县的金家崖人民公社和平大队,划归兰州市领导。
9.撤销永登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兰州市。
10.撤销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清水县,将原自治县和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清水回族自治县。⊙清水回族自治县驻原清水县城关。
11.撤销天水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天水市。
12.撤销康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武都、徽成2县。⊙原康县的行政区域,除江浪人民公社的将利、郑山、黄陈、陆家沟、石留、毕河等地区划归徽成县,其余划归武都县。
13.撤销甘谷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武山县。
14.撤销宕昌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武都、岷县2县。⊙原宕昌县的沙湾、新寨两个人民公社划归武都县,其余地区划归岷县。
15.撤销古浪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天祝藏族自治县。
16.撤销民乐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山丹县。
17.撤销张掖县,将原县的全部行政区域设立张掖市。
18.撤销永靖、临夏2个县,将原2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临夏市。
19.撤销广河、康乐2个县,将原2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和政县。
20.撤销碌曲、玛曲2县,将原2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洮江县。⊙洮江县驻尕海。
21.撤销卓尼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临潭县。⊙卓尼县的岔刚、铁坝、下迭等地区划归龙迭县,其余划归临潭县。
22.撤销夏河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设立为德乌鲁市。
◎徽成县犀牛江以南南村公社的马连、四方、刘河、迷坝等地和土蒿公社的孟坝、张台、腰铎、十字、八罗、大山等地,及纸坊公社的雍坝、水口、柑橘树沟等地,划归康县。(1958年11月)
◎宁县的瓦斜公社,划归庆阳县。(1958年12月11日)
◎镇原县的肖金公社,划归庆阳县。
◎岷县的腊子乡及桑坝乡的道藏、查布村划归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