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底,陕西省辖8专区、1省辖市,95县、3市、2中心区、9市辖区。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西安市9区
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未央区雁塔区
灞桥区长乐区阿房区草滩区
直辖单位3市、4县
咸阳市宝鸡市汉中市
长安县(韦曲区)咸阳县(城区)户县(城关区)铜川县(城关区)
延安专区驻延安县12县
延安县(城关镇)甘泉县(县城)安寨县(真武洞)志丹县(县城)延长县(县城)
宜川县(城市区)洛川县(城关区)黄陵县(县城)黄龙县(石堡镇)宜君县(城关区)
富县(县城)吴旗县(吴旗镇)
绥德专区驻绥德县8县
绥德县(县城)清涧县(县城)子洲县(双湖峪)吴堡县(宋家川)米脂县(城关镇)
佳县(县城)子长县(瓦市区)延川县(县城)
榆林专区驻榆林县6县
榆林县(城关区)府谷县(县城)神木县(县城)横山县(城关区)定边县(城市区)
靖边县(张家畔)
渭南专区驻渭南县18县
渭南县(城关区)华县(县城)华阴县(县城)潼关县(县城)蓝田县(治城区)
临潼县(县城)大荔县(县城)合阳县(县城)蒲城县(城关区)澄城县(县城)
白水县(县城)韩城县(县城)朝邑县(平利区)三原县(城关区)泾阳县(县城)
高陵县(县城)富平县(城关区)耀县(县城)
商洛专区驻商县7县
商县(县城)丹凤县(城关区)商南县(县城)洛南县(县城)镇安县(县城)
山阳县(城关区)柞水县(县城)
宝鸡专区驻宝鸡市18县、1中心区
宝鸡县(虢镇)陇县(县城)凤翔县(县城)千阳县(城关区)歧山县(县城)
扶风县(辛店区)眉县(首善区)乾县(城关区)永寿县(监军镇)长武县(昭仁区)
彬县(城关区)武功县(城关区)麟游县(县城)周至县(县城)兴平县(县城)
淳化县(城关区)旬邑县(县城)礼泉县(县城)太白中心区(嘴头镇)
汉中专区驻汉中市12县、1中心区
南郑县(铺镇区)留坝县(城关区)勉县(城关镇)宁强县(县城)略阳县(县城)
洋县(县城)佛坪县(袁家庄)城固县(城关区)镇巴县(城关区)西乡县(城关区)
褒城县(城关区)凤县(双石铺)黎坪中心区(元坝子)
安康专区驻安康县10县
安康县(城关区)岚皋县(县城)石泉县(县城)镇坪县(牛头店)宁陕县(关口乡)
汉阴县(新店)紫阳县(县城)平利县(县城)旬阳县(城关区)白河县(县城)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华县东阳乡箭峪口村划归渭南县。(1954年2月)
◎调整西安市行政区划(1954年6月19日批准,9月实施)
1.设立莲湖区。以原第三、六区及第五区的西部地区为其的行政区域。
2.设立碑林区,以第一、二、七区为其的行政区域。
3.设立新城区,以第四区,及第五区的东部地区,第十区的6个乡为其的行政区域。
4.设立未央区,以第八、第十一区为其的行政区域。
5.设立雁塔区,以第九区,及长安县郭杜区的高堡乡,韦曲区的双桥头、金滹沱2乡和东三爻、杜城乡各一部分,大兆区的三兆乡和春临乡的一部分地区为其的行政区域。
6.设立长乐区,以第十区为其的行政区域。
7.设立阿房区,以第十二区,及长安县三桥区南部(三桥、阿房、后围寨3乡),斗门区的漳浒、鱼化寨、北石桥、双旗寨4乡,郭杜区的余家庄、高堡2乡为其的行政区域。
8.设立草滩区,以长安县渭河区和三桥区的氵皂河、建章、柏梁、相家巷4乡为其的行政区域。
9.设立灞桥区,以长安县灞桥区及狄寨区的东高桥、鄂公殿、水沟、永丰、杏林5乡为其的行政区域。
◎陕西省陇县马鹿区的第三、四、五乡划归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区(内政部1953年8月21日批准)
◎中央直辖西安市划归陕西省(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批准)
◎洋县沙梁乡的狮子坝划归佛坪县。(1954年9月)
◎凤县的仙龙峪乡(3个自然村)划归宝鸡县。(1954年10月)
★四川省通江县第十二区(即碑坝区),除汇滩乡外,其余的广家、西河、碑坝、坝溪、前进、福城、马元、白水8乡划归陕西省南郑县。(1954年10月9日政务院【政政习字第57号】批复)⊙共41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