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1955年广西省行政区划

中国故事库

1955年底,广西省辖1自治区(行政公署级),5专区、4省辖市,63县、7自治县、3市辖区、1县级镇,708区、20区级镇,8764乡、99乡级镇。 南宁市1区郊区桂林市1区近郊区…

1955年底,广西省辖1自治区(行政公署级),5专区、4省辖市,63县、7自治县、3市辖区、1县级镇,708区、20区级镇,8764乡、99乡级镇。

南宁市1区
郊区
桂林市1区
近郊区
柳州市
梧州市1区
郊区
桂林专区驻桂林市8县1自治县
永福县(永福镇)灌阳县(城关)临桂县(桂林市)全县(城关镇)阳朔县(城关镇)兴安县(城关镇)
鹿寨县(鹿寨镇)资源县(大埠)
龙胜各族自治县(日新)
平乐专区驻平乐县7县1自治县
平乐县(二塘)蒙山县(蒙山镇)恭城县(恭城)昭平县(城厢镇)荔浦县(荔城)贺县(八步镇)
钟富县(钟山镇)
大瑶山瑶族自治县(金秀)
容县专区驻容县11县
容县(容城镇)苍梧县(龙圩镇)桂平县(城厢镇)藤县(藤城镇)岑溪县(城厢)平南县(平南镇)
玉林县(城关镇)陆川县(陆城镇)北流县(陵城镇)贵县(贵城镇)博白县(博白镇)
桂西僮族自治区驻南宁市2专区
自治区直辖单位共14县1自治县1镇
邕宁县(蒲庙)宾阳县(芦圩镇)横县(横州镇)武鸣县(城厢)上林县(大丰)马山县(城厢)
崇左县(太平镇)隆安县(城厢)龙津县(龙州)大新县(桃城)镇都县(天等)扶绥县(扶南)
上思县(思阳)宁明县(城中镇)
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
凭祥镇
百色专区驻百色县11县2自治县
百色县(百色镇)田阳县(田州)凤山县(城厢)田东县(平马镇)东兰县(城关)田林县(乐里)
凌乐县(凌云)平果县(马头)靖西县(新靖)睦边县(镇玉)德保县(天保)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
宜山专区驻宜山县9县2自治县
宜山县(怀远)天峨县(六排)罗城县(东门镇)南丹县(城关)河池县(金城江)忻城县(城关)
环江县(思恩)融安县(长安镇)柳城县(大埔镇)来宾县(水落)柳江县(拉堡)石龙县(石龙镇)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大苗山苗族自治县(融水镇)

◎田阳县新层乡驮洪屯11户划归田东县保利乡管;德保县新美乡划归田阳县管辖。(广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55年2月8批准)
◎鹿寨县的上油乡划归柳城县管辖。(1955年3月27日广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兴安县两金瑶族自治区的猴背乡划归资源县管辖。(桂林专署1955年4月8日批准)
★忻城县第六区太平乡的毛荣、弄石、肯朝等3乡划归宜山县管辖。(1955年6月宜山专署【民族字第21号】批准)
◎三江侗族自治区析出东岭乡划归融安县管辖。(1955年7月1日)
★原属广东省钦廉专区的钦县、合浦、灵山、防城4县和北海市,在解放以后,为了便于发展该经济、交通和肃清匪患,于1951年5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委托广西省领导,1952年3月正式划归广西省。四年以来,在广西省的领导下,完成了上述任务。现在,为了对南海国防和渔业加强统一领导,特决定:除原由合浦县划出的浦北县仍归广西省领导外,将钦县、合浦、灵山、防城4县和北海市仍划归广东省领导。(1955年5月31日国务院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将浦北县随同钦县等4县一市一并划归广东省领导。(1955年7月9日国务院批准)
⊙原钦州专区的博白县划归容县专区管辖。
◎永福县第七区的山贝、温良、桥板、杨山、良能及华山乡一部分划归融安县管辖。(1955年7月11日广西省人民委员会【民字25号】批准)
◎设立凭祥镇(县级),以宁明县第一区为其行政区域。(广西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7月12日报告备案)
◎在办理钦州地区划归归广东省管辖期间,将钦县第十四区的锦亮、太安、那团、那黎、大塘、团城、南荣、陵桂、南晓、晓元、台马、大满、福里、平朗、雅王、那湾、团洞等18乡划归邕宁县管辖。(1955年7月)
◎荔浦县第十区的桐江、高仁、七建、鹿鸣、大蚕、三友等6乡划归石龙县管辖;荔浦县第九区的下塘、同扶、一致等乡划归鹿寨县管辖。(广西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8月15批准)
★撤销本省直属市市区,各市郊区一律改为区公所。(1955年9月2日广西省人民委员会【民字37号】批准)⊙即撤销南宁市第一、二、三、四区;桂林市第一、二、三区;柳州市第一、二、三区;梧州市第一区,第二区,水上区
★武鸣县第五区罗贯乡的新京村划归隆安县第六区桥联乡管辖;龙津县第二区秀峰乡划归宁明县第三区管辖。(1955年9月11日广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僮民字9号】批准)
◎龙胜各族自治区、大瑶山瑶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区和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均分别更名为自治县。(广西省人民政府1955年9月18日报告备案)
★1955年9月21日国务院【国一内罗字第102号】批准:
1.撤销都安县及七百弄,下坳、三只羊和西山等4个相当于区的瑶族自治区的建制,建立都安瑶族自治县和巴马瑶族自治县。
2.都安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包括原都安县全境13个区,并划入河池县相当于区的下坳瑶族自治区及第四区4个乡,宜山县相当于区的三只羊瑶族自治区及第四、第十两个区和第五区的部分乡,马山县第十区的6个乡,忻城县第六区的6个乡,平果县的第八、第十一两个区,东兰县第三区的15个乡,总计304个乡,自治县自治机关驻原都安县城。
3.巴马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包括东兰县相当于区的西山瑶族自治区和第七、第九两个区以及凤山县的第七、第八两个区的部分乡。自治县自治机关驻巴马街。
⊙都安瑶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于12月,其行政区域的划拨在10月间进行行政区域包括部,河池县区的下坳、耀南、板旺、隆麻、加文、光隆、大崇、板买、坝牙、隆坝、隆石、隆旺、隆稿、崇山、隆林、隆关、肯友、隆恩、隆洞、板庆、弄梅、池花、梅株、陆册等24乡,宜山县三只羊区、拉仁区、永顺区(后改称板岭区)全部和石别区的加泵、加福、加隆、加图、加党、塘怀、大宿、宜州、翁同、京口、龙候等11乡,东兰县合龙区(后改称板升区)的弄岭、弄冠、弄矿、弄彦、弄兰、弄立、弄盘、弄雷、水堂、板坡、新安、信河、升平、三合、板好、永安等16乡,马山县龙湾区的琴棋、三并、内槽、龙湾、新民、加范、龙焕、地州、龙眼等9乡,忻城县拉仁区的福龙、永龙、龙桑、坡奉、太平、凤朝、高山等7乡,平果县百马区的永晴、那午、坡练、登排、孟豆、同谢、乃良、义隆、义和、中和、下和、吾幸、觉端、怀雄、良美等15乡和江南区的江州、发端、带林、塘么、合民、龙凤、法棠、和平、卖梅、上和、九怀等11乡。
⊙巴马瑶族自治县于1956年1月27日正式成立,当时决定划辖东兰县的西山瑶族自治区(区级)和第七、第九2区,及凤山县的第七、第八2区的部分乡。后决定增加划辖东兰县第五区的弄竹乡,原田东县的第八、第九区全部和第七区的龙田、新力、洪晚、赖满、龙威、?帽、燕洞等7乡,原凤山县第六区全部和第七区的百马、那沙、那门、甲篆、平安、坡月、仁乡、松吉、兴仁、好合等10乡,共计98乡。【该县于1956年1月划拨行政区域。】
◎龙津县秀峰乡的龙更村,划归宁明县耀达乡管辖。(1955年9月)
◎天峨县的月里区,包括月里、上搞、巴搞、巴峨、化良、纳塘、中保、牙林、大水井等8乡划归南丹县管辖。(广西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11月12日批准)

★各县区公所原按数字排列命名者,应改按地名称呼。(1955年5月19日广西省人民委员会【民字19号】批准)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