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底,安徽省辖5专区、8省辖市,1专辖市、68县、17市辖区。
合肥市5区3县
东市区西市区南市区蜀山区巢湖区
肥东县(店埠镇)肥西县(上派河)巢县(巢城镇)
蚌埠市4区
东市区西市区中市区郊区
淮南市3区
田家庵区大通区八公山区
芜湖市4区
环城区长街区新芜区郊区
安庆市2区
迎江区大观区
马鞍山市
铜陵市1区
铜官山区
濉溪市
阜阳专区专署驻阜阳县10县
阜阳县(城关镇)太和县(城关镇)毫县(城关镇)涡阳县(城关镇)蒙城县(城关镇)凤台县(城关镇)
颍上县(城关镇)临泉县(城关镇)阜南县(薛集)界首县(界首镇)
蚌埠专区专署驻蚌埠市15县
宿县(城关镇)灵壁县(灵城镇)泗县(城关镇)五河县(城关镇)怀远县(城关镇)濉溪县(濉溪镇)
砀山县(城关镇)萧县(龙城镇)滁县(城关镇)来安县(新安镇)全椒县(襄河镇)定远县(定城镇)
凤阳县(府城镇)嘉山县(明光镇)天长县(天长镇)
六安专区专署驻六安县7县
六安县(城关镇)舒城县(城关镇)霍山县(城关镇)金寨县(梅山镇)寿县(城关镇)霍邱县(城关镇)
庐江县(城关镇)
安庆专区专署驻安庆市12县
怀宁县(石牌镇)望江县(城关镇)宿松县(城关镇)太湖县(晋熙镇)岳西县(天堂镇)潜山县(梅城镇)
桐城县(城关镇)枞阳县(城关镇)东至县(尧渡镇)青阳县(容城镇)贵池县(池州镇)铜陵县(五松镇)
芜湖专区专署驻芜湖市1市19县
屯溪市
无为县(无城镇)含山县(环峰镇)和县(历阳镇)芜湖县(芜湖市)宣城县(城关镇)当涂县(城关镇)
南陵县(城关镇)郎溪县(城关镇)广德县(桃州镇)泾县(城关镇)繁昌县(城关镇)歙县(徽城镇)
旌德县(旌阳镇)绩溪县(华阳镇)休宁县(海阳镇)黟县(碧阳镇)祁门县(城关镇)太平县(仙源镇)
宁国县(河沥溪镇)
★设立铜陵县,以原铜陵市的部分行政区域为铜陵县的行政区域。(1960年1月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93次会议通过)
⊙1960年4月3日正式办理,恢复铜陵县后改划归安庆专区。
◎将合肥市城郊区改为蜀山区。(1960年3月17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东流、至德2县已合并为东至县(安徽省人民委员会1960年3月23日报告)
◎依照国务院1959年3月22日的批准,正式成立濉溪市,市人民委员会与濉溪县人民委员会合并办公,并将萧县南部杜集、朔里公社全部及永菪公社闸河以西4?个大队、吴庄公社闸河以西7?个大队划归濉溪市管辖。(1960?年4?月16?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通知)(10?月5?日,濉溪市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濉溪市。以萧县和濉溪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濉溪市的行政区域。(现据安徽省人民委员会1961年6月4日报告,设立该市)
⊙195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开发淮北矿区初步规划和施工方案》,成立闸河煤矿筹备处。1958年3月,改为濉溪煤矿筹备处。5月,改名淮北煤矿筹备处,对淮北新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形成了淮北矿区新兴的工业城镇。195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以濉溪、萧县两县部分地区组建地级省辖濉溪市,1960年2月17日,改淮北煤矿筹备处为濉溪矿务局。1961年1月13日,析萧砀县的相山区与濉溪县的北端方城、渠沟大队组成濉溪市。8月4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报告备案。
◎芜湖市改由省直辖。(1960年4月26日)
◎安庆市东市区更名为迎江区,西市区更名为大观区(1960年5月22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原属界首县杨桥集泉河闸北附近的史楼、王皋庄划入临泉县。(1960年5月25日)
◎合肥市蜀山区改为北市区,车站区改为东市区,东市区改为南市区,西市区不变。除巢湖区外,各区增辖城郊公社,合肥市成立东市、南市、西市、北市4个城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下设32个分社,即东市区辖和平路、大兴集、东方红、三里街、花冲、明光路、红光、胜利路8个分社;南市区辖三牌楼、徽州路、方桥、高潮、曙光、上岗、前进、肥河8个分社;西市区辖梅山路、二里街、黄山路、七里站、回龙桥、洪岗、光明、江淮、蜀山、庙街10个分社;北市区辖县桥、逍遥津、双岗、杏花、孙岗、四里河6个分社。(1960年6月5日)
◎设立铜陵市铜官山区,以原铜兴镇、兴隆镇为其行政区域。(1960年12月31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