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底,安徽省辖7专区、5省辖市,1专辖市、68县、19市辖区。
合肥市4区
东市区西市区车站区郊区
芜湖市4区
环城区长街区新芜区郊区
蚌埠市4区
东市区西市区中市区小蚌埠区
淮南市4区
田家庵区大通区八公山区郊区
安庆市3区
东市区西市区郊区
阜阳专区专署驻阜阳县10县
阜阳县(城关镇)太和县(城关镇)毫县(城关镇)涡阳县(城关镇)蒙城县(城关镇)凤台县(城关镇)
颍上县(城关镇)临泉县(城关镇)阜南县(薛集)界首县(界首镇)
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县7县
宿县(符离镇)灵壁县(灵城镇)泗县(城关镇)泗洪县(青河镇)五河县(城关镇)怀远县(城关镇)
濉溪县(濉溪镇)
滁县专区专署驻滁县9县
滁县(城关镇)来安县(新安镇)全椒县(襄河镇)定远县(定城镇)凤阳县(府城镇)嘉山县(明光镇)
盱眙县(城关镇)炳辉县(天长镇)肥东县(店埠镇)
六安专区专署驻六安县7县
六安县(城关镇)舒城县(城关镇)霍山县(城关镇)金寨县(梅山镇)寿县(城关镇)霍邱县(城关镇)
肥西县(上派河)
安庆专区专署驻安庆市13县
怀宁县(石牌镇)望江县(城关镇)宿松县(城关镇)太湖县(晋熙镇)岳西县(天堂镇)潜山县(梅城镇)
桐城县(城关镇)枞阳县(枞阳镇)东流县(东流镇)至德县(尧渡镇)青阳县(容城镇)贵池县(池州镇)
铜陵县(五松镇)
芜湖专区专署驻芜湖市13县
巢县(巢城镇)无为县(无城镇)含山县(环峰镇)和县(历阳镇)庐江县(城关镇)芜湖县(芜湖市)
宣城县(城关镇)当涂县(城关镇)南陵县(城关镇)郎溪县(城关镇)广德县(桃州镇)泾县(城关镇)
繁昌县(城关镇)
徽州专区专署驻屯溪市1市9县
屯溪市
歙县(徽城镇)旌德县(旌阳镇)绩溪县(华阳镇)休宁县(海阳镇)黟县(碧阳镇)祁门县(城关镇)
太平县(城厢镇)石埭县(广阳镇)宁国县(河沥溪镇)
◎1955年1月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1.撤销淮南市九龙岗区,设立郊区。
2.淮南市撤销4个郊区(县辖区级),并入田家庵、大通、八公山区及郊区,淮南市共辖4个县级区。
◎析当涂县慈湖乡(原属慈湖区)、向山镇(原属霍里区杜新塘村)、马鞍山矿区(驻马鞍山镇)。成立马鞍山矿区人民政府,为县级,隶属安徽省芜湖专区,由当涂县代管。(1955年1月27日)6月27日成立
◎萧县的蒋台乡和王场、张院、后土型3个村划属龙岱乡。(1955年1月)
◎将萧县朔里区蒋台乡的王场、张院、后土型3个自然村划归濉溪县龙岱乡。(1955年1月)
◎将安徽省宿县专区的泗洪县、滁县专区的盱眙县划入江苏省;将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县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准)(4月14日,两省正式办理。原属萧县东部的褚兰、张、桃山3个区全部和北望、郝寨2个区部分计61个乡,429个行政村,524个自然村也回属萧县)
◎将原属肥西县山北、小埔、山西、双墩4个乡18.5平方公里划归合肥市郊区。(1955年3月)
◎将屯溪市改为徽州专区专辖市。(1955年4月国务院批准)
◎将怀远县梅桥区桃园乡5个选区划入蚌埠市。(1955年3月,另一说为7月)
◎撤销安庆市城中区,设立郊区(内务部1955年5月17日批准)
◎湖东县更名为枞阳县。(1955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安徽省人民委员会于28日转发此通知)
◎将淮南市郊区所属洪集、禹庙乡划归怀远县;大柿园乡还定远县;尹湾乡、官塘乡、龙头坝乡、武烈乡划归凤阳县。(1955年5月)
◎撤销安庆市城中区,并入城西区;另设立安庆市郊区。(1955年6月17日内务部批准)
◎原属怀宁县的十里、集贤、萧坑、谷桥、安北、圣埠、菱湖等7个乡23个选区划入安庆市郊区。(1955年6月24日)
◎枞阳县驻地由汤沟镇迁往枞阳镇,并易名城关镇。(1955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
◎将原属肥西县河南乡的5个选区,汪圩乡的8个选区,丰乐镇的1个选区,黄城乡的7个选区,城圩乡的2个选区,太平乡的6个选区,五星乡的7个选区,黄西乡的林家拐村,袁店乡的寥渡选区,界河乡的5个选区等沿丰乐河南岸的8个乡中的41个选区的乡村划归舒城县;将原属舒城县的合圩乡老郢、山圩、花园、井墩4选区,谢河乡的小街、胜利、油坊3个选区,长郢乡的毛墩、利兴、解郢、人店、樊庄、张潭、桥头、土当口、三里、长郢10个选区等桃溪镇以北沿丰乐河北岸的3个乡17个选区的乡村划入肥西县。(1955年7月3日)
◎将滁县汪郢乡的小高、二城、葛血沿,治华乡丁郢等自然村划入全椒县界首区。(1955年7月)
◎撤销芜湖市河南区,并入环城区、长街区(安徽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8月5日批准)12月19日实施
★关于洪、淮河裁湾取直后河南省与安徽省的省界问题,同意将河南省淮滨县三河、栏杆、赵集3个区的桂廊、邬岗、小围、胡庄、栏杆、台庄、范庄7个乡属的100个自然村,2397户,11072人,划归安徽省阜南县管辖;安徽省阜南县属地城区的王湾、两河集两处计7个自然村(包括许砦乡的两个自然村和张砦乡的5个自然村)257户,1151人,划归河南省淮滨县(1955年8月24日国务院【国一内常字第97号】批准)9月14日正式交接。
◎宿县的符离区的古东乡和古饶乡分别划属淮北市烈山区和常山区。(1955年8月)
◎安庆市的城西区、城东区更名为西石区、东市区(安徽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9月16日批准)
◎将原肥西该县的大蜀山林地划入合肥市园林管理处。(1955年12月20日)
◎1955年冬,将太湖县花洋乡划入潜山县。
◎省直辖的屯溪市划归徽州专区(国务院1955年批准)
◎原属潜山县黄柏区巍岭、杨河、夹河3个乡及舒潭乡的三分之二、槎水区的上舍乡、水吼区的港河乡及新下乡的1个选区划入岳西县;将原属潜山县源潭区沙河乡、双河乡划入桐城县;将太湖县的花洋乡划归黄流区;划怀宁县的友好、东升2个社和桐城县永济社归源潭区棋盘乡和青田乡;划怀宁县八一社归梅城区崩河乡。(1955年12月至次年8月间)
◎将歙县坦头、大沆2个乡及溪头乡的溪东、洪塘、汪村等选区及竦口乡的汪村环选区划归绩溪县领导。(1955年12月及1956年1月)
◎将颍上县南照集区老庄乡的刘台、曹台、马台、郜台4个选区划入阜南县黄岗区刘店乡。(1955年8月13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复)
◎将灵璧县的九顶、冯庙、城关3个区的23个自然村分别划入睢宁县和泗县。其中,柴湖、陈集2个乡划入睢宁县。城关区部分划入泗县。(1955年底)
◎将桐城县白果乡的王山、西湖、柏莲、山圩、久远5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划归怀宁县金拱乡管辖。(1955年底)
◎至德县将驻地由梅城镇迁往尧渡镇。
附:
1955年2月,改灵璧县人民政府为灵璧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3月,淮南市人民政府改称淮南市人民委员会。
1955年4月14日,蚌埠市人民政府改为蚌埠市人民委员会。
1955年4月16日,芜湖市人民政府改称芜湖市人民委员会。
1955年5月18日,太和、霍邱等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5月20日,炳辉县人民政府改称炳辉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5月21日,滁县人民政府改称滁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5月30日至6月3日,在该县第一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上改肥东县人民政府为肥东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6月25日,霍山县人民政府改称霍山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10月10日,广德县人民政府改称广德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11月5日,全椒、寿县等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12月15日,泾县人民政府改称泾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12月28日,成立郎溪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12月29日,五河、和县等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舒城县人民政府改称舒城县人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