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1952年安徽省行政区划

中国故事库

1952年1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成立。1月9日,华东局以华东字46号向中央呈报安徽省人民政府组成名单。2月3日,中央电告华东局对安徽省人民政府人选表示同意,并指示“由华…

1952年1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成立。1月9日,华东局以华东字46号向中央呈报安徽省人民政府组成名单。2月3日,中央电告华东局对安徽省人民政府人选表示同意,并指示“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报告政务院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3月28日,华东军政委员会通知,撤销原属皖南行署的池州专区,并入皖北行署的安庆专区;撤销皖北、皖南行署的巢湖、宣城专区,在芜湖市新设芜湖专区,使两专区均分别地跨长江南北,初步奠定复省后的行政区划设置态势。30日,正式完成交接,使两行署区名存实亡。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正式批准安徽省成立,撤销皖南、皖北人民行政公署。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召开,宣布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仍属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

1952年,将宿县专区的萧县、砀山2县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撤销池州、宣城、巢湖3专区。原由皖南行署直辖的芜湖市和皖北行署直辖的合肥、蚌埠、淮南、安庆4市均由安徽省直辖。1952年底,安徽省辖六安、阜阳、宿县、滁县、芜湖、徽州、安庆7专区,8市(包括省辖市5、专辖市3),67县、17市辖区。

合肥市5区
东市区西市区车站区东郊区西郊区
芜湖市5区
城区长街区新芜区河南区郊区
蚌埠市4区
东市区西市区中市区小蚌埠区
淮南市
安庆市3区
城中区城西区城东区
阜阳专区专署驻阜阳县1市9县
界首市
阜阳县(城关镇)太和县(城关镇)毫县(城关镇)涡阳县(城关镇)蒙城县(城关镇)凤台县(城关镇)
颍上县(城关镇)临泉县(城关镇)阜南县(薛集)
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城市1市7县
宿城市
宿县(符离镇)灵壁县(灵城镇)泗县(城关镇)泗洪县(青阳镇)五河县(城关镇)怀远县(城关镇)
濉溪县(濉溪镇)
滁县专区专署驻滁县9县
滁县(城关镇)来安县(新安镇)全椒县(襄河镇)定远县(定城镇)凤阳县(府城镇)嘉山县(明光镇)
盱眙县(城关镇)炳辉县(天长镇)肥东县(店埠镇)
六安专区专署驻六安县7县
六安县(城关镇)舒城县(城关镇)霍山县(城关镇)金寨县(金家寨)寿县(城关镇)霍邱县(城关镇)
肥西县(上派河)
安庆专区专署驻安庆市13县
怀宁县(石牌镇)望江县(城关镇)宿松县(城关镇)太湖县(晋熙镇)岳西县(天堂镇)潜山县(梅城镇)
桐城县(城关镇)湖东县(汤沟镇)东流县(东流镇)至德县(梅城镇)青阳县(容城镇)贵池县(池州镇)
铜陵县(城关镇)
芜湖专区专署驻芜湖市13县
巢县(巢城镇)无为县(无城镇)含山县(环峰镇)和县(历阳镇)庐江县(城关镇)芜湖县(芜湖市)
宣城县(城关镇)当涂县(城关镇)南陵县(城关镇)郎溪县(城关镇)广德县(桃州镇)泾县(城关镇)
繁昌县(城关镇)
徽州专区专署驻屯溪市1市9县
屯溪市
歙县(徽城镇)旌德县(旌阳镇)绩溪县(华阳镇)休宁县(海阳镇)黟县(碧阳镇)祁门县(城关镇)
太平县(城厢镇)石埭县(广阳镇)宁国县(河沥溪镇)

◎皖南行署区驻地由芜湖市迁至合肥市,与皖北行署区合署办公。(华东军政委员会办公厅1951年12月9日报告)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
1、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并于该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2、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于该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川北人民行政公署。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议:“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并于该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8月25日政务院【政政齐字第106号】命令)
★奉华东军政委员会(52)东办(三)字第704号通知略称:“八月七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议: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并于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已经前皖南、皖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8月22日皖办字第3891号转知在案。又奉华东军政委员会(52)东办(三)字第725号命令:“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撤销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遵命于1952年8月25日正式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日撤销皖南、皖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8月2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皖办字第00001号】通知)
★同意将平原省原砀山县地区,仍划归安徽省领导(1952年10月22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民行字第114号】公函)1952年6月3日实施。
◎歙县上源、茶源乡划入绩溪县;黄口村划属屯溪市;旃田、呈田划入休宁县。(1952年8月23日)
◎屯溪市的率口乡所辖草市划入歙县;将高阳乡的傍霞、两源、雁塔,隆新乡的双源、徐村、奕棋、博村,阳湖乡的衮山、芳口、枧东10个行政村和孝塘、上资2个自然村划入休宁县。(1952年9月10日)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将宿县专区所辖的萧县、砀山县划入江苏省,将永城县划入河南省。(1952年11月25日政务院【政政齐字第149号】命令)、(1952年12月1日华东军政委员会【东办政字第1127号】命令转发)(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53年1月20日决定,于2月1日正式划出。)

◎安徽省永城县及砀山县的雨亭区、新兴区(原属于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政务院1952年1月31日批准)
⊙将砀山县的雨亭、新兴2区划入河南永城县。固桥、陈堤口、胡屯、后谢油坊等庄仍由砀山县管辖。
◎将繁昌县永丰圩的上永、下永2个乡15平方公里划入铜陵县犁桥区,(1952年1月,10月正式划入)
◎华东军政委员会1952年3月28日批准:(1月30日实施)
1.撤销池州专区,将所属铜陵、贵池、青阳、至德、东流5个县划入皖北行署的安庆专区;将太平、石埭2个县划入徽州专区;将繁昌、芜湖2个县改入新设的芜湖专区。
2.撤销皖北行署的巢湖和皖南行署的宣城专区,合并组建芜湖专区,将巢湖专区的巢县、无为、含山、和县、庐江5个县划入新设的芜湖专区;将巢湖专区所属的肥东、肥西两县分别改属滁县、六安专区。
◎1952年3月28日,巢县人民政府迁驻巢城,
◎1952年4月12日皖北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
1.安庆市内定为安徽省省辖市。
2.县级淮南市改属内定的安徽省淮南矿区
3.芜湖专区的宁国县划归徽州专区。
◎安庆市撤销中心区;集贤区、大观区、枞阳区分别更名为城中区、城西区、城东区。(皖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4月15日批准)
◎1952年5月2日,怀远县一部分乡村入蚌埠市。
◎安徽省霍邱县淮河以北的三河尖东镇和桂庙乡21379亩耕地划属河南省淮滨办事处;把孙戚乡9368亩耕地划归固始县;把属于固始县史河以东的花园乡和新街1094亩耕地划入霍邱县。(六安专员公署1952年5月9日批准)1951年12月下旬,霍邱县与河南省固始县和淮滨办事处达成协议。
◎阜阳县划出柴集、许堂、朱寨3个区42个乡入阜南县;从颍上县划出刘台等4个区并入阜南县。(1952年5月12日)
◎安徽省宿县专区濉溪县的赵庄、钟庄、王庄、小沟岸、邸庄、张庄、苗庄、黄庄、祝庄、张井、呼庄等11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永城县(内务部1952年12月5日批准)(1952年4月2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东办(三)字第0443号】批复)(1952年6月4日皖南北人民行政公署【皖民字第03446号】批复)宿县专区2月18日报告
◎1952年6月,改淮南矿区为地级市淮南市,撤销县级淮南市,属组建中的安徽省省辖市。
◎撤销合肥市城郊区,设立东郊区、西郊区。(皖南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7月22日批准)
◎芜湖市恢复撤销的4个区人民政府,并改名为环城区、长街区、新芜区、河南区、郊区5个县级市辖区人民政府。(1952年7月25日)
◎将芜湖市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更名为环城区、长街区、新芜区、河南区。
◎将凤阳县宫集区划入怀远县,更名马城区。
◎颍上县划出刘台等4个区并入阜南县。
◎庐江县七里乡金城一社居南大圩201.4亩土地划归巢县。
◎将铜山县的桃山区、萧县的褚兰区划属宿县。

注:历史上巢湖区都没有计算在内,不属正式区,有点象管理局,基于其他市都把“水上区”列为行政区划单位,本站依然把它入列

作者: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www.com300.com)是一个专注于中国行政规划信息展示的平台,实时更新最全,最新,最准的国内行政规划动态,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最便民的网上新生活。

为您推荐

诗词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940513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00242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