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底,安徽省辖7专区、5省辖市,68县、1专辖市、21市辖区。
合肥市5区
东市区西市区车站区东郊区西郊区
芜湖市5区
环城区长街区新芜区河南区郊区
蚌埠市4区
东市区西市区中市区小蚌埠区
淮南市4区
田家庵区大通区八公山区九龙岗区
安庆市3区
城中区城西区城东区
省直辖行政单位
屯溪市
阜阳专区专署驻阜阳县10县
阜阳县(城关镇)太和县(城关镇)毫县(城关镇)涡阳县(城关镇)蒙城县(城关镇)凤台县(城关镇)
颍上县(城关镇)临泉县(城关镇)阜南县(薛集)界首县(界首镇)
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县7县
宿县(城关镇)灵壁县(灵城镇)泗县(城关镇)泗洪县(城关镇)五河县(城关镇)怀远县(城关镇)
濉溪县(濉溪镇)
滁县专区专署驻滁县9县
滁县(城关镇)来安县(来安镇)全椒县(襄河镇)定远县(定城镇)凤阳县(府城镇)嘉山县(明光镇)
盱眙县(城关镇)炳辉县(天长镇)肥东县(店埠镇)
六安专区专署驻六安县7县
六安县(城关镇)舒城县(城关镇)霍山县(城关镇)金寨县(金家寨)寿县(城关镇)霍邱县(城关镇)
肥西县(上派河)
安庆专区专署驻安庆市13县
怀宁县(石牌镇)望江县(城关镇)宿松县(城关镇)太湖县(晋熙镇)岳西县(天堂镇)潜山县(梅城镇)
桐城县(城关镇)湖东县(汤沟镇)东流县(东流镇)至德县(梅城镇)青阳县(容城镇)贵池县(池州镇)
铜陵县(五松镇)
芜湖专区专署驻芜湖市13县
巢县(巢城镇)无为县(无城镇)含山县(环峰镇)和县(历阳镇)庐江县(城关镇)芜湖县(芜湖市)
宣城县(城关镇)当涂县(城关镇)南陵县(城关镇)郎溪县(城关镇)广德县(桃州镇)泾县(城关镇)
繁昌县(城关镇)
徽州专区专署驻屯溪市9县
歙县(徽城镇)旌德县(旌阳镇)绩溪县(华阳镇)休宁县(海阳镇)黟县(碧阳镇)祁门县(城关镇)
太平县(城厢镇)石埭县(广阳镇)宁国县(河沥溪镇)
◎1954年4月29日,宿县人民政府迁驻宿城(城关镇)。
◎撤销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八公山4个镇,改置田家庵、大通、八公山、九龙岗4个县级区。(安徽省人民政府1953年5月13日批准)
◎芜湖市新设水上区公所。(1953年5月26日)(12月2日,改称市港人民政府)
◎1952年6月25日政务院批准:
1.徽州专区的屯溪市划归省直辖。
2.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改为城关镇,宿县驻地也由老符离集迁驻城关镇。
3.撤销界首市,设立界首县,以界首市,及太和县、临泉县各一部为其行政区域。
⊙9月3日,正式成立界首县;界首县的行政区域包括:
1.原界首市区的新华、力行、民主、卫民、迎祥5个镇和界首港。
2.太和县的光武、芦村、大黄、亮集等区乡。其中,大黄区有金寨、郭寨、靳寨、汪庄、大黄、苗桥、吕寨、段寨、肖楼、桑树、骡王、方楼、夏庄、田楼、饶楼、巴楼、郭小店、韩湾18个乡;光武区有范寨、邴集、尚寨、刘窑、马集、姜楼、大东、范桥、刘桥、柳林、申湖、光武、张堂、赵寨、芦村、枣林、黄寨17个乡。
3.临泉县的原阳泉县所属的沙河以南,泉河以北除荣楼、于寨、张辛寨3个乡外的砖集、陶庙、胡集3个区及城关、杨桥、谭棚3个区一部分共48个乡669个自然村划给界首县。其中,洪庄区有任寨、张腰庄、王付全、赵集、胡集、王烈桥、范大庄、老董寨、大顾庄、戴桥、舒庄、杨庄、赵营、刘程寨、王老庄、粉庄16个乡;砖集区有杨老家、大侯庄、顾集、周庄、王南湖、郭楼、段庄、赵庄、任楼、砖集、程寨、牛付庄、黄庄、祖师、于庄15个乡;陶庙区有碾石、大吕营、荣老家、陈平营、田营、姜楼、陶庙、孙大庄、许寨、段庙、曹寺、曹庄、彭湖、朱大庄、亮集、芦窑16个乡。
◎将溧阳县社渚区的龙角冲、强村、凹塘、刘家村、荷叶坝、稻仓岭6个自然村1405亩土地划归郎溪县(1953年7月22日经政务院批准)(8月20日正式办理)。
◎撤销华山县,将原属砀山县黄河故道北(即华山县的六、七区,后改高寨、周寨区)的20个乡,255个自然村归还砀山县(六区即高寨区,辖小孟庄、朱兰店、高寨、葛套、常庄、李寨、贾寨、豆集、范套9个乡;七区即周寨区,辖刘暗楼、沈屯、赵庄、周寨、前于楼、大王庄、张屯、丁寺、胡庄、李新庄11个乡)。(政务院1953年8月6日批准)
◎将原属桐城县罗塘洲划入湖东县。(1953年10月7日安徽省民政厅复函)
◎10月17日,将山东单县第六区(入砀山改称第十区)的8个整乡和3个半乡,计96个自然村划入砀山县,改设马良、王范庄、陈庄、刘庄、吴楼、罗寨、汪庄、陈集、玄庙9个乡。(政务院1953年10月17日批准)
◎将六安县马头镇龙台子13个自然村划入寿县。
◎在白湖圈圩垦殖,建白湖农场。之后,以农场东大圩外河为界,河东属无为县,河西属庐江县。